第三十三章 现代战争之父(4 / 5)
投产的27式400毫米穿甲弹也大量采用了钨合金。可相对而言,这些材料的价格都不会高到哪里去。
构成弹药主要成本的是劳动力,除了特种弹药之外,大部分弹药的生产成本都以劳动力成本为主。而劳动力成本又集中在了生产的后期,特别是在封装过程中,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帝国还没有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来封装弹药,都需要由工人手工封装弹药。而这些工人都要领工资,这就是劳动力成本。
特种弹药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比如海军使用的120毫米与80毫米VT弹的成本中,有三分之一是电子引爆装置的成本。这还算是比较低的了,鱼雷的成本中,其发动机,以及控制系统(当时还没有制导鱼雷)的成本占了一半,甚至一大半。因此,特种弹药这一块肯定得分开算。
除了使用炸药的弹药外,还有一批不使用炸药,或者不以炸药为主的弹药,比如燃烧弹,火箭弹等等。这些弹药的成本中还得把燃烧剂,推进剂,以及发射系统的成本计算进去。以燃烧弹为例,因为主要是由燃烧剂构成的,而混合燃烧剂的价格比炸药要高,因此其成本比普通的炸弹要高。而火箭弹涉及到了发射系统,而发射系统的成本甚至在火箭弹之上,这就是另外一笔额外的价格了。
谈仁皓花了两天的时间来研究弹药的成本构成,有了之前在飞机上下的功夫,他也省了不少的力气。另外,他还现学现用,对帝国海军所采购的十几种主要弹药的成本进行了简单的计算,而最终他发现,要想大幅度的降低弹药的采购价格并不容易。
实际上,弹药的价格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单价。另外,弹药的生产环节更复杂,所谓的弹药厂,多半只负责弹体的生产,以及最后的总装。以当时青岛兵工厂生产的120毫米VT弹为例,兵工厂只生产弹药的弹体,以及雷管,而炸药是从化工厂购买的,电子引爆装置是从电子厂购买的。因此,在120毫米VT但的价格中,青岛兵工厂只占了三成左右,其他的价格因素是掌握在别的工厂手里的。而航空鱼雷的就更复杂了,青岛兵工厂甚至只负责总装,几乎所有的部件都是从其他厂商那里采购来的。这样一来,要想控制住弹药的价格,就得同更多的厂商谈判。
可弹药的采购数量也是最大的,如果说战舰是以各位数计算,飞机是以百位数计算,那么弹药就是以万为单位计算了。以26年的采购数量为准,采购最多的155毫米炮弹的采购数量是1520万发。炸弹方面,250公斤航空高爆弹的采购数量是150万枚。鱼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