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揽子协议(3 / 5)
在25年之前向德国派遣60个中队的远征航空兵,其中20个战斗机中队,40个轰炸机中队。这支战术远征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德国空军夺西线战场的制空权,并且在装甲部队推进的时候提供空中支援。
为了迎接这些战机,德国将在25年年底之前为唐帝国的两支远征航空兵提供至少40个机场,并且准备好基础设施,为这些飞机提供弹药,燃料,飞行员的住宿,生活保障,乃至飞行员的津贴等等。换句话说,德国实际上是雇佣了唐帝国的飞行员为德国作战,这要比德国重新培养飞行员好得多。另外,在协议中还有一份附加条款,如果有需要的话,唐帝国可以随时招回这两支远征军,而在此同时,唐帝国将为德国培养飞行员,并且逐步替代在德国作战的唐帝国飞行员。
相关的援助协议就更多了。
唐帝国将为德国提供一条重型轰炸机的生产线,并且提供“狼鸠”式轰炸机的所有生产技术,让德国能够在26年的时候自己生产这种重型轰炸机。而第一批技术工人由唐帝国的飞机制造厂进行培训,在此之前,由唐帝国安排熟练工人前往德国,作为骨干力量进行生产活动。
为了保障轰炸机有足够的弹药使用,唐帝国将援助德国建造两条燃烧弹的生产线,为其培养第一批熟练工人,而在此之前将由德国聘请唐帝国的熟练工人来维持生产线的运转。而生产燃烧弹(改进型号,比对日轰炸初期时使用的燃烧弹更好)的技术将由唐帝国无偿提供,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石油),则依据德波协议,由波斯帝国向德国提供。
为了加速培训德国自己的飞行员,唐帝国将派遣军事顾问,在德国成立一所航空学院,主要培训重型轰炸机的飞行员,以及机组成员。另外,德国将委派三批飞行员前往唐帝国培训,以此逐步取代在德国服役的唐帝国飞行员。
除了唐德,唐波协议之外,德国与波斯帝国也有一份一揽子协议,其中的关键就是波斯帝国向德国提供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
波斯帝国出产的石油有七成都是外运的,其中大概四成流入了唐帝国,两成输往德国,另外一成提供给了其他的同盟国。当时,波斯帝国的海湾地区是整个世界中石油产量最大的地区(直到现在都是),是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最容易开采的地区。可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波斯帝国在同盟中的地位就是由石油带来的。当时,唐帝国与德国都不是最主要的产油国(除波斯帝国之外,美国,俄罗斯是另外两大产油国),在和平时期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