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揽子协议(1 / 5)
为了尽快达成协议,会议的几个部分是同时开始讨论的,唐德波三国的参会将领对未来的战局走向做了相当深入的讨论,并且在制订总体战略方面尽量达成一致意见。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德国在西欧战场上的进攻,以及唐帝国向德国所提供的援助。
从十九日开始,到二十五日,双方花了六天的时间来磋商细节问题,正如同谈仁皓所预料的一样,关于唐帝国海军何时进入北大西洋,以及德国是否应该出兵南欧成为了唐德两国之间的第一个分歧,而双方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唐帝国到底能够向西欧战场派遣多少装甲兵,另外,唐帝国装甲兵到底由谁来指挥。
争论到二十五日,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唐帝国将向西欧战场派遣由五个坦克师,八个摩步师,大概22万人组成的一支装甲远征军(集团军群的规模),由唐帝国陆军委派一名将军前往指挥,而在作战行动上,装甲远征军将听从德国总参谋部的统一指挥,由德国向该远征军提供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协助,而这批部队将直接从对俄战场上抽调出来,从波斯帝国的欧亚大陆桥先转移到德国东线战场,再经德国本土到达西欧战场,大概在八月份部署到位。
德军的总攻也将在八月份开始,实际上,德国能够投入到西线战场上的装甲兵规模与唐帝国提供的装甲远征军的规模相当。
德军计划在西线战场上投入八个坦克师,以及十二个摩步师的装甲兵力,这大概有28万人,可从坦克,装甲车,以及火炮的配制上来看,德国坦克师与摩步师的规模都要比唐帝国的同类部队稍微小一点。八个德军坦克师有坦克2700余辆,而五个唐军的坦克师则有坦克2400余辆。因此,唐帝国装甲远征军将承担起西线战场上一半的作战任务,具体的安排则将由德军总参谋部确定。
德国放弃了要唐帝国海军尽快进入北大西洋这个近乎无理的要求,可在此之外,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达成协议,唐帝国将尽量向波斯帝国提供海军援助,协助波斯帝国守住东地中海,以确保从唐帝国本土到东南欧洲的海上航线的安全。另外,唐帝国还将在北非战场上增加投入,巩固南大西洋上的据点,单独承担对付英国远征舰队的任务。
这三个方向上的投入对唐帝国本身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东地中海上的战斗直接关系到了唐德海运线路的安全,而此时从唐帝国,波斯帝国运往德国的战略物资有八成是必须要走海运线路的,而唐帝国与波斯帝国提供给德国的战争物资占到了德国战争总消耗的四成。特别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