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潜力大爆发(4 / 5)
复到了战前的水平(战舰总吨位),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帝国海军的第三种航母。
“长江”级航母被证明是很可靠的航母,其性能比“皇帝”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管是航空作战能力,抗打击能力,还是航海性能,各方面都很优秀。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优秀,海军也很快就发现了“长江”级航母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被总结出来之后,都落到了一点上,那就是排水量太小,过小的舰体难以满足所有的要求。结果,“长江”级航母也就只建造了四艘(当时,帝国有四个造船厂可以承建航母),海军就没有再下订单了,要求四家造船厂立即拿出新的设计方案来,要求得到更好的航母。
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在23年初就已经完成,首先确定的排水量(轻载,如无特别说明,都指三分之一燃料时的轻载排水量)为24000吨。海军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方案,因为这只比“长江”级增加了3000吨而已,性能提高并不明显。三月份,第二份设计完成,排水量提高到了28000吨,海军仍然感到不满意。到六月初,第三份方案才被确定下来,排水量增加到了32000吨,满载时达到36500吨。海军采纳了这一方案,并且要求迅速完成设计工作,尽快开始新航母的建造。
这种新航母被命名为“湖”级。其实,从命名上就能看出帝国海军对航母的重视了。之前,只有战列舰能用“江,湖,海”来命名,而从“长江”号开始,这些名字用到了航母上,这表明,海军已经将航母当作了头号主力战舰。
设计工作在十月中旬完成,海军对新航母的各项指标都很满意。接着,四家造船厂几乎同时开工建造,头四艘航母在四家造船厂同时铺设了龙骨。按照海军提出的要求,第一批四艘航母必须要在24年年底之前加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在生产工艺熟悉之后,新航母的建造周期将缩短到十个月(后来甚至达到了八个月一艘的水平)。海军还在筹建另外两家造船厂,争取能够同时开工建造六艘航母(实际上,后来四家造船厂各新建了一个大型船坞,帝国海军可以同时建造八艘航母)。
除了新航母之外,“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的第九艘,也就是“长孙无忌”号也在六月完成了栖装。从“长孙无忌”号开始,后16艘大型防空巡洋舰的排水量增加了1500吨(满载时增加了2000吨),加长了五米,将120毫米高射炮改为了80毫米高射炮(后期开始使用VT弹),其他防空火炮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整体防空战斗力加强很多。另外,战舰上的关键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