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潜力大爆发(3 / 5)
的发动机,以减少后勤负担,而这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策略)。结果,这两种轰炸机才制造了部分样机,准备做试飞试验的时候,日本舰队就完蛋了。“翠鸟”与“鱼鹰”被证明是可靠的轰炸机,所以海航就没有采购这两种轰炸机。在“隼”服役之后,海航下达了新的研制任务,要求以“隼”所使用的“风16”22缸大功率发动机为基础,研制新的轰炸机。
因为当时沈飞还在继续修改“隼”式战斗机的一些技术缺陷,还要集中力量制造“狼鸠”,研制新轰炸机的发动机。所以两种新轰炸机(机体)实际上是分别由南飞与哈飞研制的。
南飞负责的是俯冲轰炸机。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射水鸟”,使用了“风16”发动机(限制了最大功率),采用了经过改进的机体,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并且对机身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俯冲轰炸的性能。最大的特点是,轰炸机的腹部与背部各有一块巨大的减速板,这样轰炸机可以在尽量低的高度上投弹,然后改出俯冲。
哈飞负责的是鱼雷轰炸机。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海雕”,使用的也是“风16”发动机(同样被限制了最大功率)。哈飞没有利用沈飞之前的研究成功(实际上,“射水鸟”就是在沈飞上一种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几乎是全新研制。同时,哈飞在设计上已经考虑到今后采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所以留有一定的改进余地。“海雕”能够成为一代名机,这与哈飞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的改进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一直奋战到战争结束的鱼雷轰炸机也成为了二战期间世界上最好的鱼雷轰炸机,特别是其采用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之后,其性能非常优秀。
两种轰炸机的研制,以及初期试飞工作在九月份就已经完成了,但其生产计划却推迟到了年底,原因只有一个,沈飞提供的“风16”发动机几乎全部给了“隼”式战斗机,能够提供给轰炸机的很少。而沈飞的大部分发动机制造能力用在了轰炸机上,所以能够提供给海军战术轰炸机的发动机数量很少。
可以说,23年是海军航空兵(包括了战略打击部队)的春天,随着新式战机陆续服役,以及大量的飞行员的加入,帝国海军航空兵在这一年完全恢复了元气,并且达到了鼎盛状态。后来,当太平洋上爆发了更为残酷的战争时,正因为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所以帝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海军航空武器方面之外,帝国海军舰队得到的好处也不少,特别是在新战舰的建造方面,帝国海军几乎在这一年之内就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