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挑拨(3 / 4)
略,李如松为提督,三军中以中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杨元,左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李如柏,右军指挥官为副总兵张世爵,总兵力四万余人,大小将领三十几人。
这只七拼八凑起来的军队,人数或许不是很多,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眼下大明可以拿得出来的最强最精锐的军队。
一切都准备就绪,已经身在鸭绿江畔的李如松,并没有匆忙集结出发。多年征战的直觉告诉他,这次在朝鲜等待着他的,肯定是更为强大的敌人,而重要的一点是李如松知道:这次战争他只能赢,却输不起。
所以他只能谨慎再谨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掉以轻心。
辽东那里大兵压境,大战一触即发,在京城中的朱常洛也没有闲着,时间宝贵,他一刻也不敢浪费。孙承宗那里传来的消息,神机营的三万人已经挑选完毕,而其余替补人员也已经募集完毕。
工部侍郎赵士桢这些天来一直在痛并快乐着,三万只燧火枪的任务几乎快将这个老头逼疯。造枪好说,但是燧火枪如何保密让老头愁得发错,做为国家最高机密,燧火枪的工艺无庸置疑的绝对不能有任何外泄,可是如此规模量产,想要做到保密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关键时候还是朱常洛救了急,命他将枪支图纸分开,将每个零件按编号量做,最后统一组装,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可以提高产量,也避免了工艺外泄。对于这个方法,使太子在赵士桢心里的地位再次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顺利的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质变。
大明集结重兵既将援朝的消息传遍四方,对于居住辽东海西女真叶赫部来说,自然是第一个的知道。
不是他们的消息有多灵通,而是早在多少天前,做为此刻叶赫部实质名归的当家人的那林孛罗,收到了一封来自辽东总兵府的来信。
信是宁远伯李成梁亲笔写的,遣词用句中非常不客气,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加直接,点名让叶赫部出兵帮助明兵入朝灭寇,这一点让那林孛罗的脸色瞬间变得很不好看,勉强自已不动声色的送走那位大马金刀不可一世的李家信使后,僵在脸上的笑终于冷了下来,一挥手,恰在手边的却并不碍事的铜壶应声飞起,落地后叮里当啷的一声悲鸣吓到了不少人。
冲虚真人缓缓迈进了帐篷,怒气冲冲的那林孛罗见他进来了,脸色瞬间放平,起向招呼他坐下。
看了眼一地狼籍,忽然笑道:“刚见明朝使者怒气冲冲的打马飞奔,敢问贝勒爷可是因为征朝一事烦恼?”
尽管对冲虚真人从那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