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江淮掩有十四州,南北相争今何姓(八)(3 / 6)
中不乏稚气未退者,但个个眼神坚毅,神色肃然,身上也有一股精悍之气,显然久经训练。
人皆铁甲,兜鍪罩面,持矛负弓而带刀,既显得杀意凛然,又充满精锐之气。
甲士列阵,跪坐歇息,当头者有三人,正聚在一处商议着甚么,看他们的甲胄,与身旁士卒无异,乃是大唐最新制式的冷锻甲,但兜鍪上的羽翎,还是暴露了他们不同于普通士卒的身份。
这三人,中间的那位书卷气最浓,生得英俊潇洒,正是江文蔚;左边那位,眉宇坚韧,身有豪烈之气,正是在嵩山求学时“食无监酪者无岁”的张易;右边那位卖相最为普通,却是眼光独到,建议李从璟大力兴建水师的朱元。
李从璟没有将长兴二年的春帷三甲分开,而是把他们一股脑扔到了江淮,各授指挥使兼录事参军之职,使其既有统兵之权,又能参赞军机,先行历练,观其才能,再议后事。
“东关之敌并无防备,速向西方将军请令,攻打东关!”江文蔚说道,眼中似有流光溢彩。
西方将军者,西方邺也,是这五千兵马的统兵主将。
张易看了一员关山关城,“太阳就要落山,必须速速进击,在天黑前拿下关隘,否则等到天黑就不好动手了。”
夜袭之策不能常用,因为视线不好,时人有大多有夜盲之症,风险太大。
须臾,军令传回,令攻东关。
朱元第一个拔刀跃起,“杀贼报国,就在此时!诸公随我进击!”
……
滁州,全椒县。
王会等人,正因不费吹灰之力夺得全椒县而沾沾自喜,视那滁州城为囊中之物,城中财物大可予取予求,然而不等军议散去,便有信使传来急报。
“甚么?北贼进军东关,这怎么可能?!”王会第一反应是无法相信。
王彦俦惊讶道:“北贼兵马,主力在扬州与寿春,其余各部,多集结在滁州、瓜洲、六合等地,那庐州城的守卒,顶多三千而已,自保尚且捉襟见肘,我等不去打他,他如何能有兵力来攻我?”
“千真万确,北贼兵马甚众,号称有万余骁勇!”信使急切道。
“难不成滁州的兵马迂回侧击,去打东关了?”有人疑惑道。
“胡言乱语!北贼不要滁州了么?此时调遣各处兵马加固滁州城防,尚且来不及,焉敢分兵?”
“那……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东关关前,大军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