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戚虎(4 / 5)
求和为。这种战术对于蒙古人确实打击很大,但是对于自己防地里的老百姓来说,这种战术是灭顶之灾。
毕竟边军总数虽然多,但是防范的战线太长,具体到一个点,只有几千人,与蒙古大军相处于绝对弱势。这个时候步兵守城根本守不了多久,全靠骑兵救命。骑兵却去蒙古部落刷战功搞破坏,结果是大家同归于尽,彼此的防御点都守不住。
北虏破城必要烧杀抢掠,老百姓要遭殃。这种天地同寿型打法,是牺牲了步兵以及防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换取将主个人的功名成,以及部下骑兵的富贵。可是百姓管不到兵部,因为这种战术的巨大利益,边将乐此不疲,百姓只能在地狱里挣扎。
戚继光的战法,在整个九边都是另类。他部下真正的骑兵数量有限,交战主要靠步兵加战车。他在蓟镇做的事只有两件,一是练兵,二是修墙。
从一开始戚继光没想过深入大漠犁庭扫穴,而是立足自己的差事,做好蓟镇总兵,保证自己辖地内百姓安全。如果北虏来攻,自己凭险固守,如果想要野战,以步兵加战车应敌。
明朝边军里列装有大量火器,可是这不意味着明军可以获得射程优势,事实想要靠火器射程打胜仗的明军,结局都是溃败。戚继光的战法在某些穿越者看来,是呆板笨拙的典范,但是在范进看来,却是朝廷最需要的那种战法。
不和对方争胜,只和敌人狠。在蒙古人的弓箭可以射明军的距离内,明军才允许开火射击,彼此以命换命,仗着明朝人口优势换死敌人。这种战法说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放眼九边能执行这种战法的,只有戚家军一支,乃至到了浑河那种死地也能坚持这种打法直到全军覆没。在范进看来,这种军队已经有了几分龙虾兵的味道,除非兵力相差悬殊,否则这种打法对谁都不吃亏。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戚继光这种打法朴实无华,没有以少胜多,没有力挽狂澜,只是赢下该赢下的战斗,输掉该输掉的战斗。注定他不会在九边这种地方立下大功,在朝廷里也不会被重视。
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戚继光这种打一次让图门汗老实十几年不进犯蓟镇的将领,在皇帝看来成了无用之人。如果他不是抱紧张居正大腿,早被拿掉了位置,更不可能每年获得大笔军费资金,用来修墙练兵。投桃报李,戚继光安排鸟枪手保护张居正安全,又送千金姬再送海狗肾,也是题应有之意。
戚继光不但会打仗,更会做人,给张居正递手本向来自居门下走狗小的戚某,称呼张居正为顶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