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大改革(2 / 4)
文彦博气得拍桌子,“王二郎,陛下改革变法的步子越来越大,难道不是你的功劳?还敢跟老夫装无辜?我告诉你,反正我文彦博胡子一把,不当官没什么。你信不信,我出门就摔一跤,把腿摔断了也好,把脑袋撞破了也行!然后我就上书请辞,我看看陛下还能逼我不?到时候你们愿意怎么折腾怎么折腾,跟老夫没关系!”
他这话把王宁安噎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算你狠!
文彦博,你行,你真行!
连碰瓷的主意都想到了。
我玩不过你老小子!
王宁安当然不喜欢大宋混乱的官制,人人都是临时工,效率低下,不知道干什么,而且一个职位,能挂好几十个人,官员众多,俸禄开支庞大……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大宋百姓的肩头,负担太大了。
只是弊端谁都清楚,但是想要改革,却不是这么容易。
王宁安沉吟了半晌,“这样,文相公,我去请醉翁过来,然后再叫上王安石,咱们四个一起商量。”
文彦博点了点头,“再把司马光叫来,那小子鬼点子多。”
就这样,五位重臣,齐集一堂。
听说要改官职,最兴奋的莫过于王安石。
“早就该如此了,陛下实在是圣明。”
文彦博撇了撇嘴,“说起来容易,那要怎么改?”
“这个容易,只要恢复唐代的三省六部就可以,按照《唐六典》做就行了。”
还真别说,王安石是个干事的人。
他滔滔不断,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到了最后,就连文彦博都忍不住点头了,貌似真没有那么复杂,或许困扰了朝野几十年的问题,有希望在他们手上解决。
……
首先,大宋的政事堂正儿八经的名字叫中书门下,众所周知,唐代的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在唐初的时候,真正的权力在尚书省,李二做过尚书令,他以后不设尚书令,转而由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再后来,尚书省弱化,权力转移到了中书省,到了唐代的中后期,又转移到了门下省。
光是唐代的相权转移,就能写一篇几十万字的论文,还不一定说得清楚。
简言之,在唐代的时候,三省就徒有其表,到了大宋,则是更加混乱不堪。
王安石建议正本清源,和王宁安的想法不谋而合。
“其实不必拘泥于三省,陛下既然要大改,那我们就尊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