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逼到墙角(3 / 5)
追逐,也注定了这是谈判的关键点。俄罗斯人不仅想要俄罗斯境内的石油管道的建设权,而且想要中国境内的石油管道的建设权。张长亭一旦同意了这样的要求,本来的盟友宝石机,怕是也要立刻反水了。 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根本就没有建设石油管道的能力,两三千公里的石油管道,中国就算不能全部拿到,获得一半的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 石油管道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谈判到建设到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代表着大量的资金流动和利润分配。而俄罗斯在石油交易中,恰恰遗传了北极熊的形象,贪婪的无可复加。 只不过,刚刚经历了阵痛的俄罗斯,尚未将自己形象展现给世人。张长亭虽然有些不好的预感,实际上却并不清楚这些。 未来的中国,要用10年乃至15年的时间,来慢慢的了解俄罗斯在石油政策上的贪婪、保守和坚决。 苏城只是想让石油总公司的先生们,提前了解到这一点罢了。 然而,仅仅是泄漏出的一小撮,就让宝石机的贺海涛忍不住了。这是个文静的中年男子,黑框眼镜透着一股教授似的斯文劲,话语中却是锋芒毕露:“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政策区分,我们刚才也讨论过了。是的,哈萨克斯坦的条件要优越一些,比如石油的价格相对较低,但俄罗斯的石油资源更充沛,原油的质量更好……倒是你说的石油管道的权力:50%的管道股权,通过权,还有扩建权,听起来很美好,但没有签约,你说的再好听,也就镜花水月,这能作为有利条件吗?” 贺海涛说话的同时,夹杂着手势,显的很有信心。层次分明的语言,也让不少人频频点头。 张长亭就接着他的话头道:“你说哈萨克斯坦友好,我看,是你们还没谈到关键之处。” 苏城有点好笑,心想:这人还真是旁观者清。张长亭说关键之处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安大线的谈判进度更慢,离关键之处更远?或许,是他想到了,不敢提出来吧。 如果从这方面辩论,也许是个不错的突破口,不过,远没有决定性的价值,只是又一团纠缠的乱麻吧。 思绪一闪即逝,苏城很快决定,继续自己的策略。 他抬起下巴,稍扬声,道:“虽然还没有签约,但大华实业和哈萨克斯坦方面,签署有一份备忘录,是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自签署的。” 苏城说着提起自己的公文包,拿出一个黑色外壳的皮质文件夹,打开来,双手举起,向四周展示,果然是一页签名后的备忘录。 虽只一页,众人的表情都不同了。 贺海涛甚至伸长了脖子,去看上面的内容。 周老微不可查的向边上点点头。 他的秘书,立刻走过去,从苏城手里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