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为何读书(2 / 4)
到扣头不止的张美人,就是到是怎么回事了。允笑道:“张太妃(尊称),宝庆年纪还小,朕是不在意的。太妃快起来吧。” 张美人说道:“就算陛下不计较,臣妾也是要请罪的。” 允又和她说了半天,张美人才站起来,又私底下嘱托了宝庆几句,然后才回自己的寝宫。 今日开蒙,宝庆十分老实的坐在自己的蒲团上,一句话也没有说。允也知道原因,所以也不说话。 允决定把昨日说过的再说一遍。允说道:“咱们先把《三字经》读一遍。我读一句,你们跟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四个小孩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 …… 读完了一遍,允说道:“今天我来讲解一下。” “……,然后下一句。孟母你们知道是什么人吗?举手回答。” 思齐举手说道:“舅舅,我知道,是孟子的母亲。” 允说道:“对,思齐真是不错。昔孟母,择邻处。这两句是一个典故,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的妈妈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允问下边的四个小孩,说道:“这下子记住了这两句了吗?” 敏儿争着说道:“原来这两句是这个意思啊,我记住了:昔孟母,择邻处。”其他三人也点头说道:“记住了:昔孟母,择邻处。” 允又夸赞了他们一句。 然后允又讲解了后边两句,并且把‘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四句也讲解了一遍。 然后因为允讲解的很慢,半个时辰就过去了。允觉得这么小的小孩儿学太多了不好,就说到:“今日就到这里吧。” 敏儿第一个站起来说道:“那父亲,我们回去了。” 允说道:“嗯,你们回去吧。” 敏儿拉着宝庆和思齐走了。 允又拿出东西来写写算算,等到快吃饭了,才带着文来到抱琴的承干宫。 第二天下了朝,允对所有的辅官和几位中书舍人说道:“朕打算给皇长子文,还有两位公主开蒙,要找一名先生。” “朕对于开蒙的先生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对小孩子非常有耐心,并且对于《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十分熟悉,能够把词句深入浅出的讲解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