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报国之心(6 / 7)
慎。再者安宁和几个孩子半路遇险的事,乌先生是知道的,担心并非多余。
张致远为官多年,自知官场上的错综复杂勾心斗角,深谙官场上的准则,不然的话皇帝就算再信任他,也不会把他放在盐政这个错综复杂,油水丰厚并被众人虎视眈眈的职位上,一呆就是十几年。尤其是巡盐御史,张致远能在这个位高权重油水多多的职位上全身而退,并且还能简在帝心,仕途通达,以不过不惑之年后就位居从一品的高位,还入内阁,成为六位内阁学士中最年轻的一位,还身兼吏部尚书一职,有谋略满腹才华,重要的是不尚权,而且世代的纯臣,种种综合起来才让皇帝对他青睐不已。如今朝堂的浑水必然脱不开身,但也不能被浑水拉下去,以至于最后‘炮灰’掉。
乌先生端起手边的茶盏,呷了一口,思忖一会儿道:“你且说的问题撇开不谈,但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抬眼看了下张致远,缓缓道:“传承……”
虽然乌先生语焉不详,但张致远很明白其中的深意,皇位的继承讲究立嫡、立长、立贤,并不是完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依据。所谓嫡长子继承制,用《春秋.公羊传》里的话来说,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而立贤这个标准,操作起来难度往往更大,因为贤与不贤的标准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东西,把握不住,实际上是无章可循。而且本朝的几位皇帝继位,完全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的寥寥无几,今上就是非嫡、非长,最后在其他兄弟自伤残杀,上皇的昏聩试图废皇后所生之嫡子而改立宠妃之子为储君后,这个残杀更加的剧烈,导致最后在今上之前的几位兄弟或死或残,那宠妃之子也被鸩杀。皇室之间为了争夺皇位,以至于兄弟相争、骨肉相残、同室操戈根本避免不了。如今的太子,占据了嫡、长的优势,出身尊贵,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太子完全占据了先天优势。
然而如今的皇上正值春秋鼎盛,上一次让百官推举储君中让今上认识到了他的儿子的势力太大了,甚至是威胁到了皇权,这是皇帝不允许的。这从皇上接下来一些列节制太子的势力以及责办那些保举太子的官员就可见一斑。而且皇位的继承这不仅关系到皇权的巩固,更关系到了朝代的稳定和发展,必然不是儿戏。皇上也不想延续上一代的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然而世上的事,不如意者十有**。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虽然立了太子在一定程度上让其他皇子少了非分之想,然而既然能立太子便是能废太子,导致了朝堂上的风云诡谲暗潮涌动,再加上太子的昏聩倨傲,其他皇子蠢蠢欲动,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