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饭馆(3 / 4)
头来。馒头也按张氏的做法,二两一个,每个馒头卖一文钱,那么四斤面大约可以赚十三文钱。
至于汤,一根大骨,一根白萝卜,就可以熬一大锅的汤。大骨头可以反复熬煮,用大海碗盛汤,每一碗也只卖一文钱。这样一锅汤卖下来,去除大骨、萝卜和柴禾的成本,也能有十几文钱的赚头。
大骨酸菜汤也是一样的。
“每天再卖一锅稀饭,也是一文钱一碗。”连蔓儿算了算又道。一文钱一碗的稀饭,其实就是卖一个热乎劲和水份,将成本计算好,一锅也能赚十文钱。
连蔓儿心里感叹,这么几文钱、几文钱的赚,和暴利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小生意不好做啊。他们这是靠勤劳吃饭、赚钱。
一家人头挨着头,核计了半天。蒸馒头、煮汤和稀饭这些活计,都是他们每天做惯了的,开这个早点铺子,他们能做的来,利润他们也能接受,不,应该说是欢喜。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爹、娘,我还有件事。”连蔓儿想了想,又开口道。
“还有啥事,说吧。”张氏道。
“除了三和面的馒头和汤粥,咱每天再卖一笼屉包子咋样?”连蔓儿道。
“卖包子?”
“娘,你还记得不,秋天那时候,姥姥和姥爷来看咱,都夸咱家的包子好吃。娘,你不也说,比镇上陈记的肉丸包子还好吃。”连蔓儿道。
“我记的。”张氏点头,“蔓儿,你是说,咱做那个灌汤包卖?”
“对。”连蔓儿点头,灌汤包这个词,是她说给张氏听的。
刚才的那些吃食,是实惠的,针对的目标客户群是第二类人。至于第一类人群,起码目前来说,连蔓儿不认为他们有实力能竞争过镇上那些多年的老铺子。不过,他们也有优势,他们的位置好,更靠近工程所在的大前山。
那么第一类人群,每天路过他们这里,也可以成为他们潜在的客户。连蔓儿自认为她做的灌汤包,还是有竞争力的。
“这个灌汤包,咱就比照陈记家的肉丸包子卖,每个两文钱。”连蔓儿道,算起来,她家的灌汤包不过是多了一道加入皮冻的工序,成本上并不比陈记的肉丸包子高,卖和陈记一样的价钱,比陈记的好吃,那么既能吸引到客人,也能赚到钱。
灌汤包的利润,要比三和面馒头、大骨汤和稀饭的要高。
只是要创出口碑,招揽到大量的食客,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连蔓儿一开始只打算做一笼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