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饭馆(2 / 4)
这些人舍不得吃大米、白面,但肯定心里想吃。
“娘,咱就卖三和面的馒头咋样?”
所谓三和面的馒头,就是用黍米面、杂豆面加上少许的白面和面,蒸的馒头。这是张氏的发明(在连家是这样的,别人家也许也有这么吃的,连蔓儿表示她不知道),自从分家后,他们的条件一天天好起来,但还是不能顿顿大米、白面地吃。张氏就想到了这个法子,三和面的馒头,因为加入了白面,在外观和口感上都很引人的食欲,而且因为主要是黍米面和杂豆面,吃起来很管饱,适合重体力劳动者。
“还没看见哪家馆子卖这三和面的馒头那……”张氏有些没信心。
“别人家没有卖,咱们家有。那大家伙不都到咱家来买了吗?”连蔓儿笑,“爹,要是你在山上做工,你是买咱这个馒头,还是去买镇上白面的馒头?”
“当然买三和面的这个。”连守信想也不想地道。
连守信、张氏、连枝儿、五郎和小七都很喜欢这种馒头。而来做工的绝大多数人,家境应该和他们差不多,只要价钱合适,他们会花钱买的。
“我看这个行。”一家人商量了一会,就定下来卖三和面的馒头。
“光有馒头可不行,还得有汤。”连蔓儿道。
那些自带干粮的人,无法自带热水,所以才会去土地庙讨水喝。因此他们的早点铺子要卖热汤。
“就用大骨头熬萝卜,要不就是大骨头熬酸菜。”连蔓儿将自己早就想好的主意说了出来。其实她在和小坛子说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开个卖汤粥的铺子,给那些自带干粮的人提供热汤、热粥。
开早点铺子的想法,是后来慢慢成熟起来的。既然要卖汤粥,何不索性连主食一起卖那。
“我是这么想的,这汤咱卖的便宜点,就是不买咱家的馒头,光买汤,咱也卖给他。”连蔓儿道,这样可以慢慢地将客人引过来,带动店里的生意。
“咱蔓儿这脑子真好使,就这么办。”连守信高兴地道。
“那咱这馒头和汤,都打算卖多少钱?”张氏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连家自己做的三和面馒头,比例是三比一,既三份的黍米面和杂豆面,兑上一份的白面。在镇上的粮店里,白面要八文钱一斤,黍米面和杂豆面相对比较便宜,也要四文钱一斤。三斤黍米面/杂豆面,加上一斤白面,成本是二十文钱,这合起来是四斤面。
按张氏的说法,四斤面起码能够蒸出大约六斤半的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