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蒙顶神香》10.洞天福地(2 / 4)
现此书还有大部分全新的内容,想必民间流传的版本已经缺失了,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全本”。
廖老二找到了明朝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他比我还开心,那是一本品评天下泉水的茶书,绝对是茶人取水的权威之作。那本册子很厚,我拿过来扫了几眼,也比民间流传的版本多了一半以上的内容。还有一些无名之辈的茶书,比起名家之作,他们也毫不逊色。也许生不逢时,或又淡薄名利,因此这些无名之辈留下的典籍就成了遗珠之憾,不为世人所得见。
廖老二惊叹地望着众多典籍,向我问:“小路,这些书都是林家收藏的吗?”
“这些书肯定不是林家收藏的,是洞府原主人留下的!”我哼了一声,说道,“难怪他们一直把守茶场,禁止外人出入,原来岩壁里藏了这么一个洞天福地!”
“原主人,难道是……”
没等廖老二把话说完,我立马打断道:“你别又跟我提什么老仙翁,除了这些书,没有一个地方像仙洞,全是吓人的玩意儿!”
“老仙翁都离开那么多年了,妖物占据了洞府嘛!”廖老二不服输地解释。
我合上一本书,一边塞回去,一边说:“妖怪还会看书?骗小孩呢?”
廖老二争不过我,投降道:“那你说说看,这些书都是谁留下来的?”
我脑子空空荡荡,没有一点儿想法,这些书绝对囊括了所有的茶书典籍,恐怕茶王见了都会汗颜。历史上,除了偶尔露面的茶王,没有一个能够融会贯通百家茶说。喜爱武夷岩茶的名人有很多个,包括欧阳修、苏轼、陆游、朱熹、以及乾隆。乾隆最爱岩茶,也很关注岩茶的生产,现存的有关清政府严禁官吏低价购茶的茶令摩崖都有七处之多。甚至在原崇安县衙大门口,立有一块乾隆御笔亲书的石碑:尔薪尔奉,民脂民膏。小民易欺,上苍难瞒。
廖老二听我夸夸其谈,震惊道:“你是说这个岩洞是乾隆他老人家下旨建造的吗?”
“我没有这么说,只不过山洞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我坦言道。
在我从云梯爬进来时,我就已经注意到山洞的规格了,再阔绰的茶商也无法做到这个程度。更何况,古时的门派典籍都秘不外传,想要全部收集,难如登天,就连茶王也办不到。可是,门派再大,也大不过朝廷,皇帝老子一道圣旨下来,你敢不交就满门抄斩。皇帝老子自古以来没为难过民间里的派系,多半是那些皇帝不感兴趣,但乾隆不同,他可是皇帝里最爱喝茶的一位。
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