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蒙顶神香》10.洞天福地(1 / 4)
石门后是一个很大的石室,几乎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宽,嶙峋的山石只生长在石石边上,腾出了宽广的空间。石室浑然天成,不需要画蛇添足地雕琢,其中摆满了一排排的书架,整整齐齐。若非身处洞穴,四下漆黑无人,我会以为来到了图书馆。
这种怪石洞里摆了棺材都不奇怪,可摆了这么多书架,那就显得很不合格调了。现在已非古时,也非武侠时代,要看书大可以在家里看,犯不着跋山涉水地来到这里看书。我数了数书架,最少都有20个,真把书架都装满,没有一万本是办不到的。倘若真要把书藏到这种隐蔽的洞穴里,这些书肯定很珍贵,绝不会是那种随便在地摊就能买到的。
廖老二把老鬼绑好后,急急忙忙跑回来,看到我已把第二扇石门打开,吓得在远处就问我后面是不是有更多的老鬼。当知道石门后是书架,廖老二才放心地走过来,脸上还笑嘻嘻的。我也没料到石门后是藏书之地,虽然心里很失望,但书总比老鬼容易对付,起码不会被书杀死。
我小心翼翼地站在石门边,确定石室里没有埋伏,然后才和廖老二一起走进去。尽管我不是爱书之人,比不上孔乙己,但在此洞天里遇到这些书架,又岂能错过千古良机。廖老二也一肚子疑问,早就想欢呼雀越地跑到书架边了,碍于要扶着腿瘸的我,所以才耐着性子陪我慢慢走过去。
这些书架的书都还在,每一本都摆得很整齐,可黑木架子上已经满是灰尘了,这说明很长时间没人碰过这些书了。我随便抽出一本书,廖老二也在旁边随便扯出一本册子,俩人就各自大致地浏览。如我所料,这些书都是古书,而非现代印刷版本,都是用毛笔一个个字写出来的。
我们站在一排排书架的中间,翻开了尘封的册子,里面记载的竟都与茶有关。仅仅粗略地浏览了一排书架的一层,我就大感自己知识贫乏,都快吸收不过来了。这些经书包罗万象,不只有名家典籍,还有民间无名之辈的手记。比较有名的就有:唐朝陆羽《茶经》、宋朝蔡襄《茶录》、黄儒《品茶要录》、赵佶《大观茶论》、元朝王祯《农书·茶》、明朝李时珍《论茶品》、钱椿年《茶谱》、清朝震钧《茶说》……简直数之不尽,要全部看完都得花一辈子的时间。
我拿起赵佶的《大观茶论》,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占有己有。《大观茶论》是中国第一部由皇帝撰写的茶书,我一直想看一看,可都没时间。这本书在民间有全本,可石室里的书都是由毛笔抄写,并有很详细的注解,非民间所能得见的版本。我翻看到最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