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只能打仗(2 / 6)
时期内,在山西晋商案期间不敢轻易的走私,给杨改革培养皇协军,瓦解蒙古人争取时间。
文臣对武将天然的不信任,天然的压制,让边将的将门集团在晋商通虏案期间不敢轻举妄动。就比如说,不敢轻易的顶风作案,至少在案件没有完结期间,不敢轻易的参与走私。这就断掉将门集团参与走私,泄露情报的可能性。毕竟,走私的利润和世袭的官职比起来,走私的利润还没大到让人放弃世袭官职的地步,更何况如此高压之下,有命赚就一定有命花?所以,晋商通虏案一直没有完结,也就是这个原因,案件没有完结,这狠抓走私的风声就没有过,三法司那帮人就会睁大了眼睛抓现行,就会折腾,他们不折腾,杨改革也要让他们折腾。
只要将门集团不敢轻易参与走私,这通向东虏的走私渠道也好,通向蒙古人的走私渠道也好,也才能得到基本的遏制,这依靠皇协军吃蒙古人血的谋略,才能得以实现,不然,光靠皇帝下个圣旨不准走私,光靠不准其他人做买卖防止走私,这无疑是个笑话。而走私的情况得到遏制,才能让皇协军制度作用发挥起来,不然,偌大的边境线,要说防止别人走私,这无疑是个笑话,要说靠贸易特权养皇协军,也是个笑话。
这也是三法司如今在山西那么风光的原因,也是三法司那帮人去了好几个月还在查案的愿意,因为皇帝根本就没有打算结案的意思,要结案,起码也要三法司那帮人给撑到皇协军制度成型,和东虏的大战分出胜负才行,最好能撑到确定了后金西逃才好。到了那时,杨改革已经不在乎什么边将集团了,蒙古人更是撑了秋天里的落叶。到时候跟在后金后面一路横扫,把林丹汗也好,草原上的蒙古人,还不是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扫得干干净净?既然关外整个草原都是自己的了,那自己又为什么还要把大把的钱花在长城防线上?还为什么还要在乎那些边将将门集团?为什么还要担心他们走私,担心他们不好好守边关?为什么还要担心他们养贼自重?
到了那时,明朝的边疆再不是长城一线。在杨改革看来,每年花那么多钱维持长城防线,时时担心有人叩关,还不如依旧花这么多钱,将明朝的边疆推进到中亚去,反正都是花那么多的钱,多一块地总是好的,而一旦皇协军的制度确立起来,依靠着皇协军制度,不断靠着贸易的特权扩张地盘,从别人身上吸血,远比守在长城上好得多。
到了那时,新军已经崛起,通过骡马化,以较强的机动性,已经可以做到机动防御了,无需再这么严防死守长城一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