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三章 零打碎敲(2 / 5)
斗胜利,与第2支队一起,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第一支队、第二支队在苏南一展开,苏南的抗日形势马上就高涨起来。在丹阳县,陈毅遇到了一个秀才英雄,那就是丹阳抗日自卫团的管文蔚。
这管文蔚1924年就参加了革命,1926年入党,1927年就担任了中共丹阳县委书记,后来又先后担任江苏省委巡视员、武进县委书记等职务,在金坛县领导过农民暴动,1930年4月被捕入狱,与组织失去联系,在国民党大牢里呆了整整七年。被保释出狱后,管文蔚回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军从淞沪战场撤退,苏南地区沦陷,管文蔚挺身而出,组织丹阳县抗日自卫总团,竟然拉起了两万五千人的自卫团,基干武装3000人,在镇江、武进、常州之间建起了方圆数百里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人口上百万。在根据地内,事务由自卫团主持,管文蔚不但肃清汉奸特务,连国民党的游杂武装都给赶跑了,还任命了镇江、丹阳、武进三县县长。这样一来,不但日军疯狂扫荡,悬赏捉拿管文蔚,连远在苏北的韩德勤也先后悬赏五千元、五万元要管文蔚的人头。
听说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来了,整整七年失去组织关系的管文蔚马上就派人去茅山根据地和陈毅联系,将丹阳的游击武装交给党。陈毅此时也正根据陈云的指示,寻找当年的丹阳县委书记管文蔚,两下一接头,一批红军军事干部被派到了管文蔚部,加强部队领导和整训,威震敌胆的“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就诞生了。
今年2月份,周恩来同志亲自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了党中央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要求新四军放手向敌后发展,抗击日寇。独立自主地发展队伍,壮大自己。
这“向东作战”,就是向常州以东、沪宁线两侧的长江三角洲的东路地区发展。这个地区南到太湖、淀山湖,北至长江,东到上海,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特别是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此时,东路地区已经成了沦陷区。汪精卫正抓紧筹建伪国民政府和伪军,使这个地区成了日伪统治的中心。
陈毅落实东进和北进的方案是叶飞的老六团承担东进任务,管文蔚部承担北进任务。
4月份,管文蔚部已经攻占了长江中的第二大岛扬中岛,建立了北进跳板。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学精了,他吸取了八路军教导师东进山东的教训,开始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活动范围,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