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财政预算为哪般?(10 / 11)
白的浪费掉了,于国来说,这就是犯罪!“
”恩师此策大善。“
高智周第一个就表示赞同,他是户部尚书,若真有了这样一份政财预算,他的工作可就轻松多了,不用每天应对那些到户部来伸手要钱的官员。想要钱,先提出申请,交给内阁审核,通过了再来伸手。
要是还想以前那样来打人情官司,那就对不起了,只能说明你这个主官做得不称职,那可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而且有了杜睿撑腰,他也就不怕那些师兄弟来他的门口打秋风了。
一时间,高智周只觉得自己这个户部尚书的前途一片光明。
高智周是乐了,可是余下的大臣则是一脸的苦色,要是按照杜睿所说的那样操作的话,无疑会极大的增加他们的工作量,这件事还不能马虎,要是要少了,到时候钱不够用,要是要多了,估计内阁也不会通过,可是杜睿的这个提议分明就是一件大好事,他们又无法反对。
杜睿所提出的财政预算,实际就是绩效预算,其核心是主张朝廷的预算,必须与朝廷的中长期战略计划相结合。
强调以官府职能的整体目标为导向,用绩效作为约束手段,以绩效责任换管理自由。
在强调内阁这个最高机构对支出总额进行控制的同时,将自由使用预算资金的权力赋予各个下属部门。
比如七部,朝廷按预算将钱拔给了你,那怎么用这笔钱,就是你自己的事了,朝廷只看绩效,你的部门拿了这笔钱,到底做了什么,所做的工作和所花出去的钱,产生的效果如何?是值是亏?这将直接反映出一个部门官员的能力。
这种绩效预算制度的特点,是按计划决定预算,按预算计算成本,按成本分析效益,然后根据效益来衡量官员的工作业绩,这样一来,对于监督和控制预算支出,促进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支出效益、防止浪费、最大程度的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将有极为积极的作用。
这个财政预算方案一经杜睿提出,作为时代精英的一众朝臣只是稍一思索,立即就明白它好处所在。
以前各部门官员绩效考核的方式都比较模糊,如何评定一个官员有能力,很难有直观的对比,以至于官员的升迁经常不是看能力,而是看资历。
许多官员便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里。尸位素餐、得过且过,反正混够了资历便能升迁。
历朝历代以来都有对官员能力考评的工作,就比如后世有部辫子戏《宰相刘罗锅》里面曾出现过的京查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