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巴米扬的叹息(6 / 7)
道,亏我还抱了很大的指望。
不过这事发生在数千里之外,很遥远的事情,我多操心也没什么用处。我很快放下这件事,把心思放到户部呈送的关于剑南道清田的簿记上,由于剑南道是龙武军经营的地盘,所以继河北、河东之后,比较顺利的完成田户清丈工作。
光是在我名下田籍中,上好的水浇田,肥臾的旱地,就有数万亩,分布在数十个大小田庄之中,这还不算那些不计入赋税的山林河泊,在我名下的田庄和工坊劳作的人口数以万计。除掉按照我的官品、职事、散官、勋职、爵位、差遣名衔等名目,可以折减掉的部分,光是一年应该缴纳的赋税,就有七八千石黍栗,一千七百件绢,还有茶盐林果各种杂税数百缗。
可是我居然还不是最起眼的,最牛逼的是一个叫汝王的宗室,最大的庄围,号称数县连云,横跨三州。宗室外戚果然是国家最大的蛀虫啊,一大帮人光身跑到剑南来避难,才太平几年,就重新圈占了这么多土地。还在宗正寺拼命的喊穷,要恩赏,讨优待。
当然这些田土并非是都是强取豪夺来的,很大一部分是所谓寄名田,属于同乡族人带着身家田产投靠,以借助官身“合理避税”的。相比朝廷繁重一年更似一年的徭役赋税,托庇所付出代价,到不算什么了。
光是这次剑南道秘密清查出来的每年就可以增收数十万缗折色的田赋,还有数万的荫包户口。主要集中在成都府及附近岷江流域精华地区的几个大州。
而这次能够完成朝廷这个大数额的粮草周转任务,还要感谢现在龙武军军的体系内,采取了一种由南向北的渐进式输送方式,每年从四月份开始,海南和广南出产的头米,通过海运和汉水被输送到比邻的剑南、荆湖、江西、江东、淮北诸道,满足当地军府春耕所需,确保度过青黄不接的同时,也能平抑当地虚高的米价,待到六七月份江南新米上市,米价落到最低谷的时候,再大量收入,输送到更北的山南道、河东道、河南道、关内道,只要支撑上一两个月,这些地方的稻麦豆薯,也开始成熟入仓……
然后就可以将积年剩余的陈粮清理出去,按照粗细成色,制成耐长久贮放的薯干、米块、豆饼,下脚料则发酵压缩成畜食的草快和麸饼。而且在临近冬天后,这些就算没本地人肯吃,但只要贴点钱送到草原去,也照样有人抢着要。
由于采取集团运输,转运的损耗远在传统官输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制造出沿途州县,米价始终保持低平的格局。这样可以确保新式府兵和军屯庄辐射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