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谁把这老头拖下去(2 / 3)
元令很看重戚若重与贺平? 自然对戚明知还有贺安和最为关切? 特意找樊大儒询问,樊大儒就点了这四个孩子的名字。
傅元令就知道樊大儒看好他们,自己自然更用心培养,这些以后都是傅家的臂膀。
家学办了一阵,傅家各地的管事家里有年纪合适的孩子就想送来? 毕竟都是签了身契的人家? 而且就凭这樊大儒这块招牌? 倒贴钱他们也愿意啊。
于是进了七月之后? 王府家学又多了十几个小毛头。
这批小毛头里,多了仇行最小的孙子才六岁的仇钱,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 傅元令真是笑得不行,这名字够直白。
罗有声跟田四海之前因为距离远孩子没能在第一批跟着来,这次也送来了,罗有声的大孙子罗镶最大十岁了,田四海的孙子田高远九岁也差不多。
学堂里孩子一多,这就开始分派系了,被傅元令知道后觉得挺有意思。
不是分派系吗?
那就来个大的,让一群小毛头自动组队,然后不管是做功课还是课后的实践都要比试,输了的一队就得认罚。
商户人家的孩子,打小就要拿钱练手,傅元令记得自己四五岁的时候,外祖就会给她一把铜钱,让她去街上历练,让一把铜钱翻一倍。
一群小毛头闲的没事分派系,那就给他们找点事儿干。
小毛头们:……
先来的一批为一队,后来的一批为一队,领头的分别是孔曾锐跟罗镶,俩人在各自的队伍里都是年龄最大的,比较起来也算是旗鼓相当。
傅元令一队给了十两银子,等七夕节过后再来查看他们的账册,看哪一队能赢。
樊大儒知道后半响无语,就对妻子说道:“你说说她,只要说起赚钱的事儿,脑子比谁都好使。这脑瓜用来读书多好,非要去经商。”
樊夫人:……
日常发牢骚,她假装没听到。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商盟里,引起了不少商户的注意,大家就觉得瑾王妃这调教人的手段有点意思,这么点的娃娃就要拿银子做事,十两银子在这些小毛头手里能干什么?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关注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傅元令:……
都闲的没事干了吧?
七夕前夕,西临关传来捷报,赵老将军跟瑾王兵分两路出关,合力伏击了北疆一小队,缴获马匹五百余。
朝堂上喜气洋洋,这有了钱就是不一样,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