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皇帝动心了(2 / 3)
后作为带班师傅进行培养的。招募工匠的缺口,朝廷可以发布律令周遭府县的百姓也可以前来做工? 那么十余万人很快就能招募齐全。”
大乾律令严格? 大乾百姓要出门必要官府所出具的路引? 且有归期限制,像是他们商户经常出门做生意,身上的路引那是常年要在官府备案? 逾期不归那是要坐牢的。
但是? 现在如果朝廷允许周遭府县的百姓前来,政令对这一特殊人群放宽,那么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
所以说当初傅元令坚持织锦工院半官半商? 的确有这方面的考虑。
“不说别的? 只说这一百一十七大作? 大作之下还有小作? 只收取押金跟赁金? 儿媳简单的算了一笔账? 少说也会有五六百万两进账。”
皇帝:……
“这么多?”这赚钱的法子有点疯狂啊。
傅元令笑了笑,“父皇,押金是一种保证双方权益的工具,换句话说,这些钱将来是要退回去的。有朝廷在? 商户信任朝廷? 交起押金不会担心拿不回去? 而朝廷能在短时间内拿到一笔巨款应急。这也就是有朝廷撑腰? 不然寻常商户要是这样做,谁敢把自己的银子交到别人手中,万一拿不回来呢?但是有朝廷在那就不同? 大乾商户很信任朝廷,这钱必然放心拿出来。而赁金才是织锦工院的正经收入,这些钱才是咱们自己的。我想着因为商户有大有小,拿出银子有多有少,所以租赁工坊自然有大工坊小工坊,赁期短则一年,长则三年,根据年限定收取押金多少。”
即便是小工坊,押金至少也得有万两,再加上赁金,一座小工坊租赁出去一年至少有两万两以上的收入,大工坊那就更多了少则五六万,多则上十万,如此算下来,五六百万两都是保守估计。
皇帝这下子坐不住了,如果这笔银子进了户部,那么北疆战事还有什么可愁的。
武器补充及时,粮草丰盈将士能吃饱肚子,跟北疆就算是打持久战也能耗死他们!
傅元令看皇帝的神色就知道这件事情稳了,她带着和缓的微笑,看着皇上继续说道:“等到赁期过去之后,还可以选择继续租赁工坊,或者是收回来工坊自己运转都可以。为了表明朝廷对工坊的信心,儿媳觉得现在还可以趁机再建一个以冶铁炼钢为主体的工坊体系,建造好工坊以后,不仅可以为朝廷打制军械支援北疆战事,还能为百姓打造农具、灶具等日常所用的物件。而且能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商户往外掏银子的决心。这个可以朝廷自己做主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