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旅行博主(5 / 9)
村民们惊叹不已,组团参观时,都给各自的孩子打视频电话夸赞。
不过一听花了多少钱,一个个都熄火了。
哪怕比市价便宜了很多,但对这里的村民来说依旧是一大笔钱,在无法确定能回本的情况下,哪舍得?
反正现在屋子也能住,挡风遮雨,还有电,比早些年不知道好哪去,人要知足。
姜蘅在完工那天去看了,真的很不错。
老实说,比她现在住的都好看很多。
楼上有两个房间,一个小客厅,真有人过来旅游,住在这里绝对很舒心。
羡慕了羡慕了!
她的四合院什么时候可以开工呀!
虽然有钱了,但这笔钱买完果树、修路大概需要二十万,估计剩不下多少,还好果树过后,也没什么大的支出,按照她的挣钱能力,冬天之前应该可以开工!
念叨中,水稻也到了收割的时候。
*
在她家之前,村子里其他几家种的水稻先一步到了收割的时候。
刚回来时感觉村子里死气沉沉没啥人,但农作物收获时,村子里的人都莫名其妙多了似的,原本以为就种了那么一点地,实际一收割才发现数量可不少,就他们这后山一块,几家加起来都有十几亩了。
原本在镇上和县城住的一些人也都特意跑回来,跟着家里老人一起收割,村子里小孩都多了几个,热闹起来。
以前大家是直接将水稻铺到水泥路上晾晒脱谷,但其实这边有专门的稻场用来晒,只是稻场没有维护,也长满了杂草。
收割小麦之前,姜蘅就直接花钱买了个稻麦脱粒机,这个价格不贵,非常好的柴电两用的脱粒机也只要六千多。
对于现在的姜蘅,只是洒洒水。
脱粒机买回来,刚好赶上村里人收割了稻谷,姜蘅不是个很热络的人,并没有主动,但村里人问过来,想租用她的脱粒机,姜蘅同意得很快。
有了脱粒机,效率一下子提高了。
水泥路上没有堆着一堆稻杆,前后忙了不过三天,村里人的水稻全都脱粒,陆续送去镇上脱壳,姜蘅家的水稻也要收割了。
一亩地的水稻并不多,而且人多力量大,半天就搞定了,得到的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又额外晒了两天才送去镇上,姜蘅成功收获了八百多斤水稻!
一颗颗白胖的大米装入麻袋里,看着就喜人。
就是来回的路上,被麻雀这些小鸟追着吃。
左右就这么点小鸟胃,吃就吃了。
丰收时期的姜蘅大方得很。
毕竟她还有六月下旬种的四亩晚稻。
晚稻比早稻更好吃,姜蘅自己也更喜欢后者的口感,尤其这一次种的数量还不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