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煤铁(7 / 8)
余。
大明全国的官营冶铁场,现在每年的铁产量换算成吨的话,大概是八九千吨的产量水平,哪怕是最高的年份,也没超过一万吨这个门槛,但就是如此,还用不完的用呢,到了洪武中后期的时候,每年铁产量都会积压,最多的时候积压大概小两万吨,也就是两年多的全国铁产量富余了.为了使用掉这些富余的铁产量,老朱下诏官营冶铁场停止冶铁,停了足足八年之久,然后又开始炼,结果短短两年,又积压了小两万吨。
这回老朱没法了,直接下诏官营冶铁场都停止冶铁,民间如果有需求,就自己炼去,但国家要征收15%的冶铁税。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民间没什么用铁需求,基本都是打农具、菜刀、铁锅之类的,这些东西根本不需要用好铁,只需要用白口铁糊弄一下就行了。
现在大明官营冶铁场的主要的钢铁需求,其实都是军方提供的,包括刀枪、甲冑、箭头、火铳这些。
工部的冶铁场里。
巨大的炼铁炉已经被点燃了,温度很高,几十号汉子打着赤膊围着炉子转悠,忙碌得热火朝天的。
“快了!”
“再坚持一下就可以了,你们看!已经快成功了!”
伴随着各种欢呼声,炉子的里面开始出现黑红色的杂质。
这就是炼出来的废渣。
姜星火等人是悄悄的进来的,并没有打断这些工匠。
他观察了片刻,大约就看出门道了,这应该是坩埚炼钢法的变种,但问题是钢的熔炼温度是1500度以上,生铁1200度以上,小坩埚耐火,可产量不行,起码要达到1600度,钢才能融化成钢水,这种大炉子是做不到的。
“这是方炉,炼的是铁水。”
旁边工部的随行官员解释道。
果然,是铁水,而不是钢水,说明温度达不到1600度。
这种开放式的炼铁炉,虽然有人力与畜力鼓风,但是光用眼睛看就知道热效率不高,没有办法有效聚热与留热。
之所以需要转炉炼钢法,是因为液态钢(钢水)的关键是炉温要高,事实上,在古代的东西方,是都没有液态炼钢的,要制造钢材,只能通过熟铁渗碳的笨办法获得,一直要到19世纪中叶,随着平炉发明才有液态炼钢,才能开始快速高效地大规模制造钢材。
因此,这些人是在冶炼熟铁。
别看熟铁是“铁”而不是“钢”就小瞧这种技术,实际上,熟铁的熔点不仅远超生铁,甚至比钢还要高,所以古代无论东西方就像是无法获得液态钢一样,同样无法通过液态冶炼直接获得熟铁。
现在这些工匠要获得熟铁,除了通过铁矿石初步还原成的海绵铁反复锻打制得,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