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弃婴 宗族 土豪(5 / 7)
这人在官府那是里长,要负责组织徭役、收税,可实际上没准在族里就是个木偶,真正说话管事的,是那些族老。”
看着不经意抽出的闪亮刀锋,咽了口唾沫,士子继续勉力来言:“所谓的徭役,都是由地方宗族组织村里丁壮子弟专门去服的,跟在地里耕田的甲没关系,有人会顶着甲的名字去服徭役官府抓到人干活就行,谁管你是不是本人,也压根无从确认。”
“那甲呢?负责耕田就行?”
“当然不行,要给族里交一笔费用的。”
金幼孜点点头,田地归属使用以及徭役这部分,他算是搞明白了。
玩的花样很多,从官面上看,甚至可以说无懈可击。
田地在官府登记那里就是甲的,也确实是甲本人在耕种,服徭役官府懒得管,那也就真的没人管了。
既然有宗族作为威慑,在这个时代,普通的农人有着宗族身份后,也确实无法反抗传统宗法制的强大力量。
那么第二个关于田地租赁、转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是甲,恐怕是拿不到“自己的”地契的,应该都保存在宗族里,就算拿到了,想要转租也是千难万难。
没人会跨着村子跑到你这里来,就为了租你这几亩地种。
而同村的人,都是一个宗族的,知道这里面的猫腻,既然有着稳定的规则存在,也不会有人去租赁,否则自己一家就要遭受来自宗族的打击报复。
而且老婆孩子热炕头,勉强能活着,谁愿意去反抗呢?
实际上,受到战乱影响的时间越短,宗族这种固定的基层组织形态就越容易稳定下来,甚至稳定到了僵化、压抑的程度。
族老们只要一直掌握着宗族的权力,这种论资排辈的现象,就会在宗族里持续下去。
连大灾都很难摧毁宗族这种组织形态,除非遇到了大的战乱,大到天下分崩离析,家家亲人离散的那种程度。
在明朝初年,北方就是这种情况。
北方跟南方截然不同,尤其是燕云之地的汉儿,从辽国开始,到金朝、元朝,已经与南方隔阂数百年了。
这种隔阂,不仅体现在“南北榜”事件上,而是某种庙堂利益、经济交流、文化差异上的全面隔阂,也绝非大明开国短短数十年所能弥合的。
而朱棣本人,恰恰就是北方士人、军头、地主们的利益代表者.注意,不是代言人,也不是代理人,只是代表者。
话题说回当下,金幼孜复又问道。
“只是因为养不起,所以才有弃婴的吗?”
“有的也不是因为养不起,还有一个原因,挺重要的。”几名士子都有些苦笑的意味。
“说。”
为首的士子答道:“生下来不管如何,都要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