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卷宗全貌(4 / 7)
案组过来,就是要查清这里面的联系,如果是两个凶手干的,说不定都能抓到。
此时,还在浏览卷宗的何时新看了过来,说道:“六名死者,六面镜子,每一个镜子款式大小都不同,说明关键点不在镜子上,只要是镜子就可以。”
“凶手的目的,就是要让受害者看清楚自己被杀的全过程,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说实话,我在其中闻到了愤怒的味道。”
“凶手很生气吧?有没有可能是仇杀?不过跟这么多人有仇,又感觉不太合理,而且中间还隔了十年。”
“十年前的曹宇宁,也就二十几岁而已。”
陈益:“我同意何副支的话,我也感觉到了。”
“连环杀人案的作案对象都是中年男性,这的确是相当少见,不排除有仇的可能,但孔队长当年并没有找到联系。”
“和这么多人有仇,怎么会一点也查不到呢?彼此之间的交集就没有交叉点的吗?”
“或者说,凶手和一类人有仇,作案动机来自于心理替代的发泄。”
“如此的话,愤怒的点会是什么呢?”
“去年我在阳城办过一起案子,凶手愤怒的点来自于前女友带来的心理阴影,转嫁到了受害者身上。”
“这件事,分析受害者的共同点可以得到答案。”
“不过我现在从六名死者身上,暂时看不到任何有效的共同点,若是中年男性的话,范围可就太大了。”
“当年孔队长之所以放弃受害者共同点的排查,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吧。”
赵启明点头:“对,找不到共同点,我们只能根据现场遗留的线索去查,但收效甚微。”
“此案,正常的刑侦手段怕是无法带来进展。”
“陈组长的意思,下一步我们该怎么查?”
陈益靠在椅子上,缓缓吐出一口烟雾,说道:“新案子,总比老案子好查,自然是先查曹宇宁。”
“三天的时间,把曹宇宁的一切查清楚,到时候再看。”
不得不说,五年的时间,孔汉勇的调查范围已经很广了,几乎没有放过任何可能。
比如,麻醉剂来源,镜子来源,铁锨来源,甚至还进行过一定范围的脚印比对。
比对的范围,来自凶手可能的心理安全区,对象职业是医生或者相关工作者。
可惜四十二码的男性很多,这种方式无异于大海捞针,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间接看出孔汉勇当时已经非常着急,着急到失去原有的耐心,病急乱投医。
这种情况下,重启当年案件的调查不必急于一时,可以先把眼前的案子搞清楚再说,说不定能有收获。
十几年前的受害者没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