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4 / 6)
后下笔用朱墨将员外郎三字圈上。
“户部乃六部之重,邦计之本,确是不可轻忽。”他随后又换墨笔,在户部对应处写下钱粮、户籍、赋税等标注,“文佑,你认为调谁过去比较合适?”
公孙桓对人选早有思量,闻言就提议道:“那三杰就合适。桓最看好的,当属那沈状元。”
姬寅礼写完最后一笔,暂搁了墨笔,接过巾帕擦擦手。
“吾亦看好他,可惜,他大抵志不在此。”
惊闻此话,公孙桓正欲问个究竟,就听旁侧的刘顺低声低气的解释了句,“昨夜沈家族老入京之后,就隐约传出风声,打算让沈侍讲外放为官。”
公孙桓不免皱眉,“我怎么听闻,沈家是打算要这麒麟子,走内阁路数的?”
寅礼似笑非笑,“谁说不是呢。且看罢,总会知道对方究竟谋的什么。只是,届时吾敢给,他们可敢接?”
公孙桓一凛,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起户部的官员安排。
“从其他二杰中选罢。”
“这...”
“吾非胸襟狭隘之辈,人各有罪当自承,无涉旁者。”姬寅礼抬眸看他,“望文佑亦莫将他们三者视作一体。
公孙桓愧然道:“是桓想差了,桓日后自当谨记。”
说着,想到户部的缺员,又迟疑道,“那剩下二人中,鹿侍讲术数过差,怕担不了户部官职。如此,便也只剩下那陈侍讲了。
“话倒也不必说的这般满,其实愚也有愚的好处。想那江莫倒是精于筹算,凡账目之弊,皆难逃其法眼。但他入户部数月,亦不过小有建树而已,缘何?还不是那户部诸僚戒备森严,防他甚紧,机要底细不曾泄露分毫。”
指腹轻叩御案,姬寅礼沉吟片刻,道,“具体人选,待我再斟酌一番罢。”
待公孙桓下去歇着后,姬寅礼掀眸望眼外头天色,低声吩咐,“把人宣过来。”
陈今昭再次被宣召时,已不再试图去打探具体缘由,只一路缄默着随那刘大监往昭明殿走去。
刘顺见对方沉默寡言的,还挺不习惯,不由拿余光悄悄扫了眼。但见那陈探花抿紧了唇,低垂着清隽眉眼不知在想着什么,他不由心中揣度,或许这位也或多或少有所察觉罢。
不过察觉又能如何呢?总归也只有认命这条路可选。
到了昭明殿外,陈今昭就收敛好所有纷杂情绪,低眉顺眼的由着刘顺引路,踏进殿内。
殿内灯光辉煌,琉璃灯的光芒倾斜下来,照得大殿有如白昼。
姬寅礼抬眸见了人进来,就直接绕过御案下了台阶,不等人见礼就直接抬手笑说,“别多礼了,今夜天色不错,随我出去走走。”
“是,殿下。”
陈今昭收回了手拢在袖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