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中国出了个林巧枝(2 / 4)
们还一起比赛呢。”
“我滴乖乖哦,这到底是做了什么啊!”
宋莆手里握着电报挂号,看着主席台上聚光灯下满身华彩的身影,有那么一瞬间恍神,好像现场的礼乐、欢呼、掌声都听不到了。
“想什么呢?看得这么入神。”一双手在他面前晃了一下,笑得和蔼慈祥的老年女士问道。
宋莆连忙扶住她,脸色略红:“就是觉得林同志太优秀了,耀眼得很。”
站在主席台上,荣耀加身,炽热浓烈。
灼灼如骄阳。
好像站在那里,就天然能吸引目光。
杨女士皮肤有些黑,晒出些褶皱和纹路,像是大地之母一样敦厚的面庞,笑吟吟道:“那你可得加油了。”并拍拍他的手背。
宋莆急忙解释:“我就是觉得应该向她学习。”
杨女士笑笑,把金灿灿的奖杯交给人放好,又问:“问了吗,她怎么说?我们的宜机化方案应该不会花太多时间。”
宜机化改造,对农民和生产大队来说也是大事了,整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自然是改了能最大程度利用机器,并且能用很多年,才是最划得来的。
宋莆点头,从兜里取出仓促间找纸笔记录下来的纸条:“她给我了一个电报挂号,看起来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可能时间不一定够,我刚刚听颁奖词,感觉她应该挺忙的。”
林巧枝从主席台上下来。
赵振云、黄彩霞等人也是笑着送上鲜花,脸上满是为她高兴的笑容。
林巧枝把奖杯放下,喝了口水,又与同样获奖的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握手,在和杨女士握手的时候,看到她风吹日晒、耕作与泥间的黝黑面庞,不由她想到儿时学过的那首《挽沈骊英女士》:“君身既学稼,所从事独贤。勤劬如老农,跋涉于泥田。”
如果说工?*? 业是民族脊梁,那么农业就是民族根基。
所以,她们是工农子弟兵啊。
“你也喜欢这首诗?”杨春雨农民出身,说话带一点点四川口音,她笑容质朴,“我喜欢开篇的那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麦子,我家乡那块种了很久的骊英3号麦种。”
再说起宜机化的事项,就亲切多了。
她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理想、同一个信念——农业机械化覆盖率再高一点,咱们农民的粮食产量再高一点。
***
颁奖典礼后。
燕山石化这边的准备工作也陆续就位。
“林工!”
一声昂扬响亮、中气十足的招呼从远处传来,正是带着好几名徒弟向这边走来的陆八一。
“陆工,这么快就到了?”林巧枝看向陆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