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日方自然只能兵败如山倒(2 / 5)
觉得丢脸。
但现在就觉得很平常,心态强大之后,觉得这都不过尔尔。
卢当山给她解释了一遍,确实是化工领域内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加这个过热蒸汽,是用来防止裂解气冷凝的。”讲完又低声问了句,“刚才安斯艾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林巧枝一乐,也是压低声音:“捞到大鱼了。”
一两句说不清,她也就不在这个上面再多做停留。
她和中方卢当山、贺红星等人商量了几句,最后道:“那就先检查一下这个过热蒸汽?”
“行。”
“理论上这里确实不会出现水,但偏偏过热蒸汽里的氘跑到急冷油里去了,总归是有个环节出了问题。”
“那就从这里查起。”
中方技术团队商量的时候,三方翻译也都低声将讨论同步给各自的专家团队听。
法方和美方都表情各异。
日方脸色明显就难看起来,肃着脸,严阵以待的样子。
不管提前知不知道,藏没藏着心思,这会儿也都该难看了。
法方炉管的问题最先被怀疑,但也最先就被排除了八成可能,一旦不是美方技术包的问题,就只能是他们日方实施制造的问题了。
在场十几个技术专家,全都活动了起来,围着11台裂解炉上上下下地爬。
且整个车间的工人,也都从兴奋紊乱,恢复成井井有条的良好秩序。
终于,在这个庞大到像是小山一样的设备中,发现了不对劲地根源。
“过热蒸汽实测只有180℃,这都不能叫过热蒸汽了!”贺红星语气都有点骂骂咧咧道。
安斯艾沉着脸、沉着心,只有烦躁是上扬的:“我们技术包给出的要求,这里需要大于300℃的过热蒸汽。”
矛头全部指向日方。
前川亮太也是觉得尴尬,只能承认:“可能确实出了一些问题。”他当即顿首行礼,“实在是抱歉,我们也不愿意发生这样的意外,请多多原谅!”
问题找到了,但原因还是要梳理清楚。
四方专家团队坐到一起。
安斯艾也调整好了心态,神情镇定下来。
贺红星本应做主场的主导,但他直接伸手示意林巧枝。
林巧枝也不推脱,她先总结道:“所以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日方出现理解混淆,将本应大于300℃的过热蒸汽,设计成180℃、0.25 MPa的次低压饱和蒸汽。”
安斯艾立马接上,“饱和蒸汽温度不够,停炉降温时冷凝。”
他如此积极热情,似乎变成一个捧哏,以他强大的知识底蕴分析道:“冷凝水在后续流程中混入急冷油,发生油水乳化,导致急冷油黏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