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隐蔽性太强,没有注意到也很正常(4 / 5)
她其实也是有的放矢,就好像有些工件一到手上,就感觉不对了,也说不出哪里不对,就开始拿着各种量具挑尺寸,一个个数据去量,用鸡蛋里挑骨头的方法肯定能把不对挑出来,而且,数学也是她的强项来着。
高辰在旁边听得是有点急了:“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代表可以否定是我们操作误差的结论了?”
“这倒是没错。”
高辰松了一口气,一阵欣喜。
卢当山却是开口:“但这也代表,目前的寻找方向可能又错了,我们还是没有寻找到问题根源。”他语气有点复杂,喜也不是忧也不是。
根子上,肯定是要以查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原则性目标的。
为什么领导明知道这条路如果走通了,有可能要承担一些责任,还是批准他们走这条路,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有道理,可能真是这里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没办法,只能盼着那三方真下点力气,即使出一点钱,也要把问题根子解决了,绝对不能拖成一个烂摊子。
否则即使最后争到了赔偿,肯定费时费力不说,于国家发展也是没有益处的。
高辰喜悦也是一僵:“那……先上报吧。”
到底是等一等,看看另外三方是不是知道问题在哪里,只是不想担责任,所以等着把锅扣实,再把真的维修方案藏在伪装的部分里给他们。
还是他们三方也确实不知道问题,真的就是找到这个可能性,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想法,先测一测数据再说?
后面这个情况,其实是正常的。
因为排查检修,实际上就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每一次的尝试,其实说白了就是我怀疑你,先打三竿试一试。
打到枣就是成功了,没有打到就继续再打下一杆。
否则的话,就会像是塔机那样,直接换模块了。
那另外三方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呢?或者是某一方是前者,另外两方是后者?
谁也说不清,谁也不知道。
你问,人家也不可能告诉你实话,倒显得自己像是个傻子。
想到这里面可能藏着的弯弯绕绕和陷阱,这也要考虑,那也要顾及,林巧枝就觉得头疼:“行,先上报吧。”
到底要怎么处理,还是报上去让领导们头疼去吧。技术干技术的活,人精干人精的活,分工要明确!
“那要不要再算两份,佐证一下?”高辰连忙道,还从旁边的资料里拿出之前有关温度、黏度的数据记录资料。
“也对,多方位验证一下。”卢当山接过来,很精准地把具体的数据挑出来,尤其是事故发生前72小时的车间操作日志簿。
林巧枝也是没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