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 / 8)
完成了?
王柏强僵在了椅子上。
又怀疑自己是不是耳朵被昨天那台车床震耳鸣了。
这不正常吧?
之前进度分明还差一截, 还有很多问题堆积在那儿,虽然整体框架是有了,但细节处禁不起细看。
他不可思议:“做完了?”
林巧枝点点头, 把一小摞最核心的图纸搬过来,落在桌上, 发出“嘭”的一声闷响, 然后激起了一圈肉眼看不见的细尘。
“您看看!”
王柏强看看林巧枝,又看看图纸,沉默片刻,伸手拿了一张。
看了一会儿。
王柏强就直接感觉有点麻了。
就是脑子里嗡嗡的,觉得这个世界都有点不正常了。
按照常理说, 从一个项目开始有想法,到最后落地,其实是需要一整个团队,投入很多前期资源的, 大部分时候,都需要国家支援。
前期资源这方面, 林巧枝算是蹭了王柏强之前项目的经费和数据, 这一波,属于一鱼两吃了。
经济又实惠!
紧接着是技术突破,林巧枝想做的这个,喊出口号、提出想法的时候,甚至王柏强的那版丘陵拖拉机都没做出来。她提出的想法又太过大胆超前,什么折腰转向,什么双向驾驶, 甚至涉及电子传动系统,这些, 在世界拖拉机史上都是空白的。
于是,当时就没有组建起一个团队。
而且,大多数时候,这种“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年轻人想法,很容易做着做着就没声了——做做就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了。
可偏偏林巧枝不一样,她那想法嗖嗖的冒,遇山开山、见水架桥,进度不断往前推。
等70型丘陵拖拉机量产,大伙终于腾出手来之后,嚯,发现有点跟不上了!
做的这都是什么啊?
算的这都是什么东西啊?
公式哪里来的?
——你还去深学了物理?
四轮等大这个扭矩分配和咱们常规理解也不一样啊!!
于是,本来就还没组建起来的团队,就因为林巧枝跟那边三轮摩托一样,嗡嗡两声油门到底,一个飘逸转弯蹿没影了,只留下一地飞扬的灰土。
最后就剩下小羊三两只。
都是跟林巧枝关系好的,被强抓过来薅羊毛的。
其实按道理说,林巧枝即使天赋高,愿意下功夫,也不至于这么快。
但这不是有现成的教学对象在梦里摆着吗?
这就跟学医学解剖一样,对着书学什么心肝脾肺血管,学什么动脉夹层,能有直接对着真人,对着真心、真肺、真动脉夹层来得快?
不仅可以看实体,还能捏,还能摸,还能上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