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她打破行业默认惯例(3 / 8)
年的研发经费!
到现在都还没完全缓过来。
林巧枝继续讲述:“整件模具制作,在苏联支援咱们的资料中显示一架机身模具需要切除67%的钢料,这对我们来说,堆起来的钢料怕是比天安门城墙还要高,损耗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
“运输方面,我们为了运送超重设备、原料,专门修建过36公里铁路支线,这样的耗资相当于3000工人的全年工资。”
堪称是死亡行军了。
“所以,以目前固有的经验来看,‘整体结构刚性最优’依旧是非常有道理的技术总结,但从宏观来讲,这项技术或许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林巧枝只是花五分钟开了个头,台下坐着的很多人,表情就已经凝重起来,整个交流会的气氛也因为她提到的技术感到深深的压迫力。
有人拿出纸笔,有人开始拍照,还有人则开始低声同周围人窃语问着些什么……
台下听众已经意识到了。
这位站在主席台上的林工,心气可不是一般的高。
她要讲的,绝对不只是那个20吨大型模具的制作技术经验,她是想要分享一套对全工业领域都适用的分体研制技术。
如果说,前者还只局限于单个案例,那么后者就是想要直接一拳打碎行业默认的规则了!
红旗厂这次是要搞一出大新闻啊!
真要是让红旗厂这位林工做成了,不说整个行业都要跟着震三震,那太夸张,但至少也是名声大振。
日后走出去,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
做拖拉机的机械厂。
引领过行业发展的农械厂。
打破过行业固有规则的青年。
能一样吗?
林巧枝心气当然高。
她可是红旗子弟!在这样一个从来都是南方拖拉机龙头的厂里长大,骨子里是自豪的,骄傲自信是发自内心的,从小听她们拖拉机厂一次次突破难关,不断奋进的事迹……当行业领头羊,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用温厂长的话,既然做出了成绩,就把它用到极致,发扬光大!
她没有去管台下这隐隐的骚动,那些曾经真切发生在工业领域,发生在她们脚下这片大地的损失和惨痛教训,引起一些共鸣是很正常的。
倒是坐在侧边前排喝茶的温东鸣,感受着这会场里的动静,压住愉悦的嘴角。
做农械的厂又如何?
年轻工人又怎样?
这可是他温东鸣一手带出来的红旗厂,红旗精神代代相传,当年他能带着红旗厂从小柴油机厂走到现在,年轻的后辈当然也能带着红旗厂走向更大的舞台。
林巧枝:“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最关键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