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林巧枝是这个项目的核心主导(1 / 8)
商务印刷社。
柴主编在门口焦急回转, 当看到社员飞快骑着一辆二八大杠回来时,他快步上前。
他一把抓住车把手,急切:“怎么样?你确定书都完完好好发走了吗?”
张港忙喘了几口气, 用腿支着地,保证:“都检查清楚了, 印刷厂那边出这一批书, 没有问题!供销社那边已经全部拉走了。”
自从柴主编带了手稿回来后,出版社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定封面,审核稿子,校对,排版, 联系印刷厂……
破釜沉舟拍板这一切,柴主编背负的压力不言而喻。
眼瞧着供销社把书运走了,他还是难以安心。
可只能等着供销社层层分发,等着市场的反馈。
最多……做一点点小宣传。
他转身往办公楼里走, 喊人道:“老周,我记得你之前手下有个文笔老辣, 很会调动读者情绪的作者?”
供销社一级级的运输、分发, 很快沿着水路陆路蛛网一样进入南方大大小小的供销社,摆在了货架上,按照计划进入了省级、县级、市级的人民政府。
很多人看到书封面上印刷的照片,威风凛凛的钢铁巨兽,红旗牌铁牛55拖拉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
这年头,在很多人民群众心里, 拖拉机的地位,和兰博基尼也没什么区别——哪个生产大队要是迎一台拖拉机回来, 不仅要敲锣打鼓,十里八乡都会来围观看热闹。
在被封面吸引了注意力之后,紧接着就会被“速查速修”“百问百答”这样的字眼吸引。
这名字取的,就给人一种好像很轻松很快速就能从中找到答案的感觉。
又是问答模式,没有大部头的压迫力,不由就拿起这本书,好奇翻看起来。
先看目录的一百问。
想看看拖拉机都能有什么毛病?
能在供销社注意到这本书的,大多都识字,比如村长、村支书,生产大队干部,其实都不太懂维修拖拉机。
但偏偏又总感觉自家拖拉机多少有点问题。
这一看,就跟看病似的,对号入座了!
人或许就是这样,自己分明不是医生,有个头疼脑热,偏喜欢听人说着说那,怎么都觉得自己对得上号,疑神疑鬼。
拖拉机也一样。
一看,这个问题像!
再看,这个问题好像也像!
一百个问题里,总有那么几个能狠狠戳中他们为拖拉机牵肠挂肚的心脏。
再回过头来看,书最前面,还有个出版社附赠的小故事,据说是有村子为了想看这本书,急得差点砸玻璃!
砸玻璃啊?
这么抢手?最后还真的修好了啊?看得人一愣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