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林巧枝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5 / 8)
如果失败了,对这个未开发的市场,显然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这给激动蒙上一层阴影。
谁承担得起这样大的压力?
谁能担?
谁敢担?
谁愿意担?
对组织来说,当然更愿意相信主动提出解决办法的红旗农械厂。
但对红旗厂来说,这无疑也是一次挑战。
这时候的红旗农械厂,是南方龙头,刚刚完成新型拖拉机的研发,获得国家的褒奖,在人民群众心中,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存在。
等新型号拖拉机面向市场开放,这个好名声显然还会更上一层楼。
出头挑大梁,如果不能很好的完成,影响肯定是有的。
这是拿他们已经拥有的荣誉去冒险。
要是胆怯保守的人,指不定会思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也没有谁会说什么,红旗厂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也不容易。”
林巧枝目前显然还无法替红旗厂做这个决断。
群策群力的会议讨论到凌晨一两点。
散会后。
温东鸣则带队,继续开红旗厂的小会。
针对技术可行性,一直又讨论到下半夜。
最终,在“大集体大利益”和“小集体小荣辱”中。
红旗厂选择了前者!
林巧枝也在民主表决中,选择了赞同票。
温东鸣有些疲惫,可表情却很坚定:“组织信任我们,即使任务再艰巨,我们也要尽全力打好这一仗!”
第二天。
他们还得知,有两个厂也向组织申请,如果红旗厂不敢做,那他们愿意挑这个大梁,担这个责任!
听到这个消息。
林巧枝摸摸嘭嘭跳动的心口,好像有激颤感蹿过。
在这条伟大工业复兴的路上,永远不缺骨气和血性。
***
关于洽谈和签订合同的具体工作,并不由红旗厂完成。
地方单位,显然缺乏这种跨国合同的经验,也缺乏外汇相关知识。
大部分事宜由商务部和外交部的人完成。
只在最后,签订合同时。
林巧枝得知,这笔订单会预付4万元人民币的定金,如期完工,交货同时付清结尾款8万元。
也就是多谈出了2万元的差价!
林巧枝赞叹:“难怪不让我们去谈。”
胡清也是一脸咂舌:“开口就涨价两万啊。”
她这个一个月领38.29元薪水的人,想都不敢想。
或许是这个订单增长了信心。
林巧枝在工业展区转悠起来,热情的跟一堆“熟人”打招呼。
顺便在旁边蹭着听听看外商的采购意向,美其名曰:“多一个人多一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