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86章 史上仅此一次

第886章 史上仅此一次(3 / 5)

廷挺有利用价值。

  这些人的考试资格不用靠地方太守推举,他们原先的考试资格还没作废呢,

  因为李素规定的这套科举制,地方上举上来的举人,只要不是连续几届成绩都排在比较差的排名,那就是可以多次重复参考的。

  这种人是重要的鲶鱼,可以把水搅浑,把世家大族和地方实力派的围标默契撕扯开一个口子——你不是要安排四个差生陪衬一个自家子弟么?

  现在来了个不用察举举人名额的外来返乡户截胡,只要你扶持的自家子弟成绩不如那个返乡户,那就白白看着那个返乡户做官,围了白围。

  ……

  这天的基础考试里面,李素的新理论还没有出场。主要是那些新理论也才刚诞生不久,不成体系。确实不方便在已经命题成熟的考卷里加塞,只能是作为附加题。

  而且,这个附加题的要求,也不是李素本人决定的——李素还没狂妄到他自己想到点什么,就立刻让天下人去考。这背后其实是刘备的决定。

  尤其是今天一早考场抓到夹带作弊的人,这个消息传到刘备耳朵里之后,刘备都觉得影响太坏了,有必要对人性善恶展开一下大讨论,正本清源把缺德之源剖析一下。

  临时加题也能防止内外勾结、提前泄题。毕竟是皇帝亲自拍脑袋想到的题目,不可能有人提前准备。

  当天晚上,文部尚书管宁,才亲自接到刘备的宣召,匆匆从考场回到数十里外的雒阳城,听取了刘备的圣谕。

  刘备先是问了今天科举考场抓作弊的事儿,然后表达了一些对考生德行的担忧,说朝廷不会跟隔壁伪朝的曹操那样,搞毫无节制的“唯才是举、不问德行”。

  朝廷是德才并重的!之所以之前对德考得比较少,只是因为德不好量化,容易沦为挖空心思的表演。

  因此,曹操唯才是举不看德,不代表这是对的。如果对德的量化手段跟上了,也该恰当地考一下德,至少是了解考生对德的真实看法。

  然后,刘备就把题目丢了过去,正是李素最近的创见。当然刘备只是给了题目,没给标准答案。反正现在还不需要答案,等阅卷评分的时候把答案发下给考官就好。

  管宁也觉得陛下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并不反对加题。反正科举本来就是允许皇帝亲自加题的,后世的考试还有殿试环节,或者是皇帝亲自问对策论的环节。

  拿到题目后,管宁匆匆赶回城南郊的贡院,时间都已经快半夜了。好在文部尚书本人在监考的时候工作不繁重,熬夜倒也不怕。

  一路上,管宁自己也在琢磨着题目该如何解,如何切入把韩非对荀子人性善恶论的解读重新评判一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