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87章 邀买人心的本能

第787章 邀买人心的本能(4 / 6)

个搞定了之后,后面其实都更简单,也便于理解。

  刘备大致看了一下,织机的工业税是按照每台蜀锦织机一年一千五百钱、每台棉布织机每年一千钱收的。

  这些机器比旧机器可以节约两个人左右的劳动力,用一个织工就织出原先三个人的产量。所以多收的税比一个人一年的税还低一些,商户也承受得了。

  另一方面,刘巴也不是本着刻意盘剥,他在制定费率的时候同样本着李素教他的指导精神,想到了要“鼓励提高机器效率”。

  所以无论未来机器有没有进一步进步,只要是使用一个工人操作的丝织机,始终是一年一千五百钱。

  如果再有一个诸葛亮这样的天才进一步优化技术,出现“2.0版织锦机”,能做到老式机器的五倍生产效率,也依然是交那么多税。

  科技越进步赚得越多,这个立法精神和鼓励方向也就没问题。

  刘备之前记得,李素当年搞的“蜀锦五年计划”,最终完成的时候,在益州弄出了近二十万台新式织锦机。

  那几年里为了给弩式飞梭搞牛筋,还一度让整个天下的牛筋价格暴涨,连朝廷负责军工的将作监,生产弩的时候牛筋成本压力都巨大,关东诸侯一度造弩都造得烧了。

  早些年,刘备的财政有相当一部分是靠技术扩散的专利费撑着的(当然那个专利费是诸葛亮自己收、然后买国债给国家用,不是国家的钱)。

  现在机器增量增速放缓了,终于可以以“持有税”为主了。类似于卖房卖地卖得差不多,就该收物业空置税了。

  益州就有二十万台新式织锦机,凉州还有十万织棉布的,全国加起来,刘备治下可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大约是四十到五十万机,平均每年每台一千两三百钱,织机持有税一年就是六到七亿。

  不过这部分财源的好处是不受制于地域,未来的可复制性比较强。因为织布织绸哪儿都能干,未来还能普及到麻纺织领域。天下太平之后,东方八州也能快速推广。

  所以纺织业是一项对刘备统一过程中帮助不如水能工业、但天下太平后后劲更足的生意。刘备考虑到自己统一天下问题不大,已经把关东地区也当成了自己的地盘一样爱惜,所以也要适时加快这些产业的发展。

  那么大一个大汉朝,才四十多万台机器、不到一百万女人用新机器织布,普及率还是太低了。

  统一后,天下会织布的怎么也得有一千多万女人,哪怕三个人合用一台错开时间三班制,这个市场怎么也能扩张到三百万台机器的保有量吧?

  到时候,一年纺织工业税就能收四十个亿!已经跟灵帝初年全国的总财政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