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疯狂生长的兵法思想树(7 / 8)
有今日局面。他的防线部署非常精确、纵深距离恰到好处,让我们处处骨鲠在喉。
以至于投石军虽强,进攻着进攻着就与冲锋的步军脱节了,支援不到步军,神臂弩虽强,也是深入着深入着就脱节了,支援不到第一线,才会打成这样。公衡回去,一定要把这些经验分析清楚。说不清楚的话,看看我给陛下的这封秘策。”
黄权跟诸葛亮探讨许久,最后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自己的军事策略复盘总结能力,也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同样是观摩了一场战斗,为什么孔明的收获比自己大那么多?
他怀着这样的叹服,即日启程回到了长安。
……
事实上,如果李素此时在场,也观察了沮授的防守战略、以及诸葛亮观察总结后得出的心得,恐怕也会再一次惊讶于历史的加速:
如前所述,去年冬天诸葛亮帮关羽取得的胜利,其实是“约米尼总结的拿破仑时代内线机动集结优势”。
但战后,诸葛亮甚至超前地自行反省总结出了“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毛奇时代的外线分进合击同时输出优势”。
而今天这一战,沮授可谓是让诸葛亮意识到了“有了毛奇时代的外线优势战略思想,依然有可能被内线的防守方使绊子,有劲儿使不住”。
因为,沮授今天用的防御思想,不就是后世普法战争后数十年、一直到一战前夕,发展出来的“弹性防御”思想么!
历史上一战前发展出来的弹性防御,正是克制普法战争时代毛奇外线战略的新一代战略思想,让防守方依托可以放弃的纵深防线,重新夺回了普法时代转移到进攻一方的优势。
所以,德军在一战时沿用普发时的毛奇思想,搞施里芬旋转门计划,才没那么容易,后来更是屡次陷入泥潭——
整个一战,至少在西线战场,明显是谁防守谁占优,进攻一方亏到死,毛奇时代进攻方外线优势荡然无存了,得等下一个时代的理论闪电战出现,外线进攻方优势才夺回来。
弹性防御的核心是什么?你不是有分进合击的优势么?你不是有集中优势火力步炮协同么?那我防守方就不在你进攻方预选好的要强攻的那个战场上跟你打!
我把防御纵深做深,可以放弃前沿阵地,把你放进来,因为直到一战基层部队还没普及无线电,所以一线攻击部队没法实施呼叫炮火支援。
一旦冲进去双方犬牙交错乱了,进攻一方无法及时掌握自己人打了多深,防守方却能实时知道自己丢了多少纵深,这时候防守方可以呼叫炮火进攻方呼叫不了,进攻方就被惨虐。
今天这种情况,无非是“弹性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