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89章 岭南一月

第589章 岭南一月(3 / 5)

究是不如咱如今这个了。”

  李素对于这条福船的指标当然不陌生了,毕竟诸葛亮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算过上报过了。鲁肃此刻感慨,不过是最终看到成品的时候,忍不住惊叹一下。

  而这船之所以可以造得更大,也是因为龙骨技术又有了改良——四年前,在永昌郡怒江流域,为了造能在怒江和印度洋里航行的河海两用船,李素点拨了李恢引入“龙骨”结构。

  不过那时候的龙骨,还是沙船系的“平面龙骨”为主,也就是只在船底全面搞龙骨,船两侧的肋骨和龙筋还是比较简陋的。

  这一次因为做成了彻底狭长尖底适合破浪的福船,水线以下的湿舷和斜底部分对水压的抗压要求也提升了。为了确保船只的耐用度和适航性,自然要把“立体龙骨”设计完善。

  而这个具体的完善工作,就是诸葛亮和黄月英鼓捣的,李素自己其实不耐烦做那么细的数学计算和受力分析。诸葛亮算是把李素那点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灵光一闪创意,给形成了完善可验证的数学体系。

  虽然还不太精确,以至于施工的时候得多留点结构强度余量,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历史上一直到唐朝末期,东方文明的海船都是只有船底平面龙骨的。而跟扎钢筋网箱一样严密的立体龙骨,得南宋末年乃至明初才全面普及。

  所以用外行都听得懂的话稍微概括一句,李素和诸葛亮这番闭关之后,华夏的海船技术才算是彻底从唐末进一步推进到了宋末明初水平。

  糜竺、曹操他们如今还在用的八丈沙船,折合过来也就二十米长左右,而李素诸葛亮的船能达到三十米以上,适航性和速度也更好。

  “那就坐上船出海试试吧,第一批我记得造了好几艘吧,都能出海了吧?”李素巡视了半天,饶有兴致,让鲁肃开船出去看看。

  鲁肃:“一次性就造了三艘,反正船台够,这也是怕万一试航的时候其中一艘出点什么问题,也好让人转移到友军的船上。而且之前拿小船试了,这种底在珠江内也能航行自如,将来恐怕在长江里也非常好用。”

  李素:“光说没用,出去航行一天,河里海里都试试。”

  说着,李素就吩咐选派了最精干的护卫和水手,亲自到近海晃悠一下。三艘船全派出去,其中一艘可以单独行动开远一点,使劲折腾压力测试。

  但李素和诸葛亮亲自乘坐的那艘,以及伴行护航的备份船,就没必要了,至少得确保出了事能放下小艇划回岸边,绝对不能出海超过五十里,李素可惜命着呢。而且带着女人出远海也不吉利。

  李素还让人带了可以拖的渔网和杆子渔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