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43章 历史的提前量

第443章 历史的提前量(5 / 6)

破城,将领往往就不得不许诺士卒不封刀、纵兵大掠数日。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今日之战是反过来的,李傕虽然守城,他的兵马有三分之二都是胡人,反而大王的兵马是王师,是汉人。以汉军收复胡人占领的汉城,要从快果决,一下子就夺占中枢,瓦解敌军对全城的指挥。

  这样才能避免敌军在明知必败之后,有组织地指挥大规模的屠杀,也能防止他们有充裕时间组织准备焚烧皇宫宗庙。所以,攻破北门,直夺未央宫,才是入城后的第一要务。”

  这番话当然不是诸葛亮眼下的军事才华说得出来的,只是他跟李素讨论后的转述。

  而至于李素怎么会想到这一层,其实也不是李素善于打仗,只是他前世的专业原因,遍观史册,对历史大事经验太了解了。

  在李素看来,今日收复长安之战,环境、敌我态势,简直都可以和唐朝中后期的泾原兵变相比——

  在泾原兵变中,也是从泾原来的带有胡化的边军,原本奉命出师勤王,走到长安后朝廷吝惜财物不发犒赏,部队直接哗变占领了长安城。然后朝廷费尽周折,最后靠晚唐名将李晟收复长安。

  泾原兵变的兵源地,就相当于汉朝的安定郡,跟李傕之前决战兵败的地方差不多。唐朝后期的边军胡化问题跟汉朝也一样严重。汉朝后期西凉军大量用羌胡兵,唐朝也大量用安禄山之类的胡将,所以军队和政府的矛盾类型也相似。都是不知义理的胡兵没拿够钱就背叛朝廷。

  而泾原兵变之战中,李晟最后为了防止乱兵烧毁唐朝皇宫和宗庙,就是坚持打北城门,从光泰门杀进玄武门,直接先收复太极宫控制中枢。

  《资治通鉴》中引述李晟定策的原话是:“坊市狭隘,叛军若伏兵格斗,居民惊乱,不利官军。若从苑北进攻,溃其腹心,叛军必定奔亡,如此皇宫不残,坊市无忧,可为上策。”

  李素当然不会记得资治通鉴上的原话,但其中道理他是能理解的,关键就是当你知道这是一场“城门破了之后敌军还会继续负隅顽抗搞破坏”的战役时,你就该这么打。

  普通的挑软柿子捏的战术,只能适用于“城门破了敌军就兵无战心,不想再抵抗”的情况,不能对付视死如归的死硬分子。

  要实事求是区别敌人的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敌人用不同的战略对付。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转述,不由也是受益良多。

  刘备忍不住赞叹:“伯雅与贤侄可谓是见微知著,条分缕析。能根据敌兵敌将之不同,因敌制宜分门别类制定战术,识人心之敏锐,后生可畏啊。

  孤竟然没想到要根据李傕的特性专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