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天幕:恨不能以天下为嗣(1 / 5)
桓玄高不高兴的不重要,反正天幕下面的大应百姓是要笑死了。
他们上一刻还在为自己将为黎明前的黑暗献身,既觉热血沸腾,又在酝酿着心中孤注一掷的情绪。
再听天幕所言的南三州归化之事,他们又忍不住在想,若是天幕已告知天下,永安陛下有这样的度量接纳世人,就算是南越俚僚部落也能成为大应的百姓,会不会北方也能收到这样的信号,选择向陛下投诚。
或许,也能让天下一统的路上,少掉几块绊脚石。
结果天幕话锋一转,又转到了桓玄身上。
气氛顿时就欢快起来了。
楚侯简直像是每轮天幕必备的常客,大凡说点什么都能扯回到他的身上,还必定是通过某种途径,让陛下得到了收获。
更好笑的是,明明天幕上的他,本心并不是想要帮助永安,却阴差阳错地总能变成“大应忠臣”。
先前听天幕说,楚侯如此不知好歹地捅了陛下一刀,饶是知道他已向陛下投诚,天幕之下还是有人打算磨刀待命,随时预备将这一刀给捅回来。
现在他们也不知道这刀是该捅还是不该捅了。
好像实际上的刀,完全不如天幕上的公开处刑来得有意思嘛……
“楚侯,”王神爱估量了一番声音,用只够传到台后的声音说道,“你这麽逃避也不是个事,要不就当这天幕说的不是你好了。你越在意,下面的百姓也会越在意这个的。”
刘义明到底是年纪小,听到这里就又没忍住笑了出来。“陛下这安慰也太没用了些。”
桓玄也沉默了一阵,扶额长叹:“这又怎能权当没听到呢?不过您放心,臣也不是脸皮薄到了这个地步,只是在想,天幕上的那个我到了这个时候,到底在想什么呢?”
天幕上的局面早已不比从前,那个“永安”也已不再以桓玄的谋士自居。
她经历了守卫洛阳的胜利,启用了之前居于海岛的革命军,对朝堂内外的士族举起了屠刀,斩杀了一众会牵绊住手脚的桎梏,谁都能看得出来,永安的野心不会局限于只做一个区区太后。
现在他选出的官员被全部“发配”南三州的时候,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天幕在说:
【这个时候的桓玄仍然是楚王。因为革命军进攻建康的时候他的势力都在南方,他受到的损失还很有限。面对永安提出的官员调度,他是有拒绝的。按照史书记载,这一次太后与楚王的会面,应该叫做不欢而散才对。】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楚王连同他选出的一众官员一并前往了南三州。在他那个楚王的头衔上又多出了一个交州刺史的头衔。】
【说这是权谋斗争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