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洛水之前,却月阵(4 / 5)
前线阵地的晋朝官员所能拿出的表现。
仿佛随着应帝登基,中原人一度因永嘉南渡而放弃的骨气,又已重新扎根在了此地!
点燃在伊阙关上的烽火也显然起到了效果。
在城关被破之前,守关的士卒一度发起过一场远比先前凶悍强势的反击,让羌人不得不丢下了数十具尸体,将攻城的巢车也先撤回。
直到人数优势已彻底盖过了地势之利,崔浩方才真正突入关内。
可当他纵马向洛阳方向迈进的时候,仍觉一阵说不出的心有余悸。
兵法这东西果然是死的,实战之中的变量和人心的力量能起到的效果当真可怕,也让他忽然有些纠结,自己先前向秦王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做错。
经由伊阙关一战,他麾下的羌人愈发躁动,让他这位军师像是拉着一条随时都会断裂的缰绳。
他已从临近的几名羌人将领脸上看到了一个信号——
倘若杀入洛阳,必定要在此地大杀一番!
可若他们真这麽做了,固然能将永安的名声往地上踩,又何尝不是在激起南人的奋起反抗!
崔浩不敢多想,分出了一批人手往函谷关方向去,用于接应秦王的兵马,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众人往洛阳方向速速赶去。
可还未至洛阳,他便遇上了另外的一路敌军。
相比于先前守关的将领,这一路敌军才真有了正规军的风范。
若非崔浩先等到了后方的援军,才自伊阙关起行,恐怕在这一个照面中便要被对方占据上风。
可饶是如此,面对凶悍异常的羌人骑兵,这一路自东面切入的援军依然凭借着中军之利,将他们分割成了两半。
崔浩不认得这统兵之人,正是天幕之中占据了极大戏份的桓玄。
他也并不知道,这位是听从了刘裕的建议,绕行至另一处隘口,在桓氏部从的接应下入关,反而抢在了他的前头。
他只是在接连纠缠的两日后做出了一个判断。
仓促之间,他难以将对方剿灭殆尽,但他已没有多余牵扯在此地的时间。
他与北面的魏军约定了进攻洛阳的时间,却在伊阙关耽误了太久。
这拖延的时间,谁知道洛阳又能生出怎样的变量。
所以他必须尽快摆脱这一行人,与北面会合,达成对洛阳的南北合击!
但要走,又谈何容易。
……
“将军——他们分兵了。”
桓玄冷眼朝着那一路徐徐退去的兵马望去,眼中的血色更盛。
这羌人的队伍之中必定有一位冷静的指挥,所以没在此地继续与他纠缠,而是果断地留下了一路殿后,便率领着其余人等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