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8)
然后就要卖儿卖女,甚至全家为奴,方能活下去。
倘若到了那时候,最不值钱的,只怕就是人命了。
就算要卖儿卖女,又能卖多少银子。
提到这些事,大家更没吃宴的心情了。
即将去浩洲上任的杜忠杜大人勉强开口:“刘大人,听闻你还路过了浩洲,那浩洲如何呢。”
浩洲,属于哪种情况?
刘大人心有不忍,可还是道:“第二种。”
当地王家,陈家,赵家,三个大户,占了全州五分之三的土地。
那浩洲又不像浙东,有皇上心腹前去清扫弊病。
这地方不算穷不算富,粮食产量不错,不少百姓都是他们三家的佃户。
平日里过得都不算好,何况如今。
听说浩洲有些县,已经有百姓因抢水打起来,再发展起来,必然是百姓起义。
“当然了,或许没那么糟,只要三月之前下了雨就行。”
三月之前下雨,还必须是大雨,把地浇透那种。
昌河州官员齐齐叹气。
太难了。
这种时候,谁也没办法。
杜通判简直欲哭无泪。
他算是明白,朝廷为何派他去浩洲了。
说重用,那也确实是重用。
原本的意思,肯定想让他去浩洲解决一部分的土地兼并问题。
至少把能清扫的弊病都给扫除。
有他带着的良种等物,还有纪大人的信件。
不说解决浩洲大部分问题吧,但一定能比之前好。
这既是难题,同样是机会。
只要把握好了,他能跟纪大人许多下属一样平步青云。
如果没有突发的旱情,他这会必然非常激动。
现在除了想哭,已经没有第二个办法了。
宴席结束,杜大人菜没怎么吃,酒倒是喝了不少。
等他迷迷糊糊时,为了避嫌而疏远的晁同知罕见过来,低声道:“走之前,去问问纪大人。”
“他或许有解决之法。”
等杜大人酒醒后,决定听晁同知的话,还是去请教纪大人,他这差事到底要怎么办。
纪楚确实有些想法。
可他的做法太过激进啊。
跟杜大人说了之后,杜忠先是傻眼,之后咬牙道:“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下官就这么办。”
纪楚有些惊讶,不过随即正色道:“若是这般做了,本官必为你保驾护航。”
原本还有些忐忑的杜大人,心态终于平稳了些。
纪大人从漳兴二年七八月份过来,到如今的漳兴五年二月,他们接触也有很久了。
杜大人也算了解纪大人的性格,他是个绝对说话算数的上司,但凡讲出来的话,必然会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