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定风波(三)(4 / 6)
昏欲睡,心内安宁。
——
正元帝因头疾而暂未上朝,朝中没有几个官员能见到在病中的官家,唯有孟云献连着几日进了庆和殿。
“你说,谏院与翰林院的那帮人究竟是在为什么而闹?”
正元帝今日精神更欠佳,躺在龙榻上,声音有些虚浮无力。
“这个中缘由,臣如何得知?”孟云献立在帘外,垂着眼帘,恭谨道,“只是如今民情翻沸,百姓皆称赞倪青岚亲妹至真至烈,何况还有一帮年轻士子也已为倪青岚受过刑,官家若不尽快对重阳鸣冤一事做出决断,只怕……”
“只怕什么?”
“只怕宗室之中,皆要以为官家此番推行新政决心不坚,毕竟国舅吴继康此番舞弊恰好是在冬试,而冬试是官家您为新政选拔人才而特设,冬试是再推新政的开端,若开端不好,又何谈万象更新?”
若开端不力,又如何让那些宗室将自己吃进去的钱财吐出来些?他们若发觉官家决心不坚,岂非要更加藐视新政,破坏新政?
届时,又还能收回来多少银子?
这些话孟云献不说,并不代表正元帝不会联想到这里,他安静地等,听着龙榻上的帝王咳嗽了好一阵,他才道:“请官家保重龙体。”
“我,是真的老了……”
正元帝徐徐一叹,胸口起伏。
非是上朝之时,正元帝便不常称“朕”。
“张敬与蒋先明都上了折子,反对封禅一事,”话锋一转,正元帝的口吻变得意味颇浓,“但我看孟卿你似乎与他们看法不同。”
“官家仁德,泽披四海,重于泰山,如何不能行封禅大礼?”孟云献说着,又俯身作揖,“张相公与蒋御史只怕也是担心劳民伤财,但如今官家若能收归一部分用以疏浚河道却被贪墨的银子,亦可解燃眉之急。”
正元帝不言,凝视他半晌。
“听闻张卿当年与你在城门分道割席,但我看,你待张卿仍有好友之谊。”
“虽割席,亦不断同僚之谊。”
孟云献不慌不忙,从容应答。
只提同僚而非好友,正元帝扯了扯唇,手指轻扣在床沿,时不时地敲击着。
孟云献垂首,听着这一阵细微的响动,十分耐心地等着,时至今日,正元帝已不能再回避登闻鼓院接的这桩冬试案了。
“朕心中已有决断,孟卿回去吧。”
正元帝声似平淡。
“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