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1 / 15)
白她的想法,所以把物资备得足足的,还罕见布置了排场。
纪炀当然是这么想的。
既然都做了好事,那有个排场也不为过吧?
自己带的婉芸来灌江府,带她回去的时候,自然不好再看着她当“名门淑女”。
虽说那件事她做得也好,可显然现在才是最快乐的。
不如借这个事扬名,他还能帮自家娘子请封,到时候的汴京,也不会再是囚禁她的牢笼。
当然,主要目的还是赈灾。
此事只是八百心眼夫妇俩顺手为之。
既然肯定要回汴京,那就提前铺好路。
没想到在灌江府的最后一年,竟然是赈灾中度过。
纪炀尽量减少百姓们的损失,等到十二月份又下了几场大雪,好在一起都有所准备。
这样二十年难遇的大雪,在整个灌江府的努力下,竟然没有造成多少财产损失,也没有百姓离世。
往年来看,就算是平和的年份,有些百姓也可能因为饥寒交迫去世,今年竟然如此不同。
唯一不好的,也就是要赶在年后赶紧种庄稼了,时间比较紧张。
纪炀提前调好新买的耕牛,同样是本地养殖的,提前再为春耕做准备。
一场灾难就这样被充足的准备消失于无形。
谁说人力对抗不了天灾。
灾祸他们无法阻止,但一定可以尽人事。
这场教科书般的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处理程序,最后收尾,全都被如实记载,年后便会送到汴京。
不出意外的话,纪炀在灌江府最后处理的大型政务,肯定会成为整个灌江府的典范。
同样的雪灾,看看别的地方,再看看人家。
如果不是平时早有准备,会这样井井有条吗?
甚至在灾后的急救工作,善后工作,组织商户大户捐款,都做得尽善尽美。
而各地官吏,此刻对纪炀的佩服更是五体投地。
从九月发出预警,提前做了许多准备,所以事情到来,才能不慌不忙。
便是因为大雪,他们中断半个多月的联系,也因为提前做好的防范,让所有地方不慌不忙。
就连隔壁凉西州减少的损失,都是他们知府送去的消息。
凉西州知州对纪炀千恩万谢,更感谢林娘子带着的医女队伍,给凉西州带来极大帮助。
这下终于明白,宁可多做,也不愿意少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