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3 / 5)
再把识字的老人家统统抓去教书!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努力,从此天下目不识丁的老人都能识字知礼,家家户户也都能享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幸福,真正打心里敬爱家中识过字学过礼仪的老人家!
孔圣人早就说过了,“孝”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其实是这么两件事:由衷敬重和始终和颜悦色。
当家中晚辈能够发自内心地敬重长辈,长辈又用自己的所学悉心教导家中晚辈,风气难道还能变坏吗?
上梁正了,下梁不歪!
咱还等什么,快把家里的老人都抓进学校去吧!
文哥儿暗搓搓地写了几天,好生把格式改成了正经奏章。他没急着跑通政司送奏章,而是先去找他祖父说是有篇与他切身相关的新作要给他点评点评。
王老爷子虽没去考功名,却也是粗读过些书的,自然不愿在孙儿面前露怯。他颔首说道:“你念来我听听。”
文哥儿便给他念了起来。
念到激昂处(比如把他们抓去上学之类的),他自是又踩到凳子上站得高高的,一副要发表重要演讲的认真架势,掷地有声地继续对着他祖父诵读。
抓起来!
去上学!
说的就是他祖父了!
天下孩子苦上学久矣!
怎么可以只有孩子去上学!
必须把他们统统都抓过去!
活到老,学到老!
学会了,就去教!
每个人都会变老的,所以老老人可以教新老人,老老相教无穷尽也!
王老爷子:?????
你小子皮痒了是不是?!
文哥儿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在找打,念完后还跳下凳子跑过去问他祖父:“怎么样?我写得怎么样?是不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王老爷子腮帮子抖了抖。
每当王五岁开始作妖,周围人往往处于很想打他一顿或者马上打他一顿的不稳定状态。
文哥儿凑近昂起脑袋一瞅,终于发现不对头,麻溜跑走了,留下他祖父一个人在那气闷半天。
既然没法从未来可能去入学或者去教学的当事人(他祖父)这里得到反馈,文哥儿第二天便揣着奏章去翰林院找李东阳他们点评。
李东阳拿过去看了一遍,觉得文哥儿文义通顺,且文中明显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们的看法插进去反而显得突兀,便只从语句和格式方面给他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