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7 / 8)
物品等。接着宣布大虞朝有一亩产十石的红薯作物,是上天赐予大虞朝度过重重天灾的。
百姓们看到来的军队挂的是战家旗,知道亲自来颁发政令的人人心中敬仰的战神将军,尤其还看到将军手里拿着一大串红薯,一根藤下长着一个又一个,每个都有成年人拳头大,忍不住想要去相信,相信这个叫红薯的当真就是能带他们走出绝路的东西。
战止戈那日就特地向魏景和指教过,魏景和想到难民和村民争着表现的事,就提议可以用红薯苗试试,于是战止戈就说了,这红薯苗是一茬茬长的,哪个地方表现更好就能最先领到红薯苗。
这么一说,被高产红薯吊着的灾民就相互监督,你敢闹事连累大家得不到红薯苗,不等官府出手就能先将你收拾了。
当然,也有不相信,煽动百姓闹事的人,声称这只是朝廷安抚百姓的话,这些就是战止戈需要镇压的对象。
为了防止民变,战止戈还利用了魏景和用过的以工代赈法,给百姓找事做,有了事情做,再没人有心思闹事了。
等那些对大虞虎视眈眈的国家反应过来,大虞各地百姓基本已经被镇压住了,他们苦等的百姓内乱并没有发生。
大虞这一任的皇帝反应太快,还有,能拯救一个大国的红薯是何物?
亩产千斤怎么可能?
他们一致认为大虞皇帝这是在欺骗百姓,以达到让大虞暂时保持安稳的目的。
京城这边,魏景和正在头疼。雪是融化了,百姓们囤的油盐也吃完了。
没有盐是万万不能的,可不光是顺义县,京城也要断盐了。
就在这时,有一盐商站出来。
盐商在灾前恰好囤了上万斤盐,还没卖出去,听闻粮能换得商户后代科举名额,只恨自己当初没囤粮。转而想到自己的盐,如今天下缺粮不缺盐,等到吃完了盐,又暂时无人采盐,那便是他的机会来了。
盐商本身就跟当地官员有门道,自是第一时间得知京城断盐了,立马站出来表示愿意献出盐,希望能换取一个科举名额。
消息传到承光帝这里,二话不说就准了,还准许日后该盐商的商号会刻在功德碑上,如此一来,大大提升了富商们的捐赠热情。
有布捐布,有粮捐粮,但凡手里积了大批货物的都要往外捐,就想混个名头,他日天下人提起的时候走路都带风。
如此,大虞朝的货物也开始慢慢流通起来,大虞在当今皇帝的雷霆手段中开始一点点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