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7 / 10)
追溯到唐宋时期,说起来,这也是时人追寻宋儒文化的一个表现,自从皇上在安定书院留下“经术造士”的匾额,大大地激发扬州的盐官、盐商和乡宦办书院的积极性,各种书院若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端的一副繁华文风大气象。
高远而博大,精深而亲切,古老而鲜活,泰州诸多遗存中,安定书院最为厚重,最有智性,又最具怀古追圣的震撼。
不同于吴学的专,徽学的精,杨学跟随顾炎武先生的严谨朴实治学精神,务实、智慧,却又博取众家之长,通透明达,开明开放,一个“通”字,完全当得。
而且,书院里的讲师们,比如王先生,不光是博学多才,所涉科目极多,还注重教学方法,轻松愉快,因材施教,奖罚得当等等。
弘晙阿哥三天逛下来,亲自听了几节课,大致有了明确的想法,当然他也将扬州的美食吃得差不多了。
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远近闻名的扬州三头;三丁包子、老鸭粉丝汤、虾籽饺面、扬州炒饭……几文钱一碗的街边小吃,弘晙阿哥都吃得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虾籽饺面就是饺子加面条,所谓的“饺子”其实是馄饨。馄饨皮薄如纸,肉馅鲜美饱满,面条筋道爽滑。以虾籽熬汤,再撒上蒜茸,香气扑鼻。
弘晙阿哥挨样儿给玛法打包,还郑重其事地和玛法分享吃法,“玛法,不要看一碗酱色的汤毫不起眼哦,鲜美滋味尽在其中哦,如果吃完饺面不喝汤,就亏大了哦。”
亲玛法有模有样地“哦”一声,喝了一口黑乎乎的汤汁,嗯,还真不错。
弘晙阿哥发现玛法用得开心,大眼睛一眯。
等到亲玛法用完这顿午后小食,洗漱净手,很是“慷慨”地开口问道:“弘晙阿哥有事儿,尽管道来。”
弘晙阿哥等到玛法发话,立即把他这三天的想法呱呱呱说出来。
“玛法,弘晙喜欢扬州的书院。扬州的书院文化,弘晙认为可以发扬光大,在其他地方普及。没有大儒愿意去那穷地方,我们就专门开办学校,培养专门教导孩子们的老师。”
“现在地方上的私塾教育,弘晙认为并不大好,只为了科举而读书,而且老师们本身良莠不齐。玛法,我们要广开书院啊,让关外的小娃娃都可以学习……”
亲玛法……眼睛瞪大。
培养专门的老师,不光要在关外开书院,还要学习百家学问,不单是儒家。
然后弘晙阿哥还没说完,他还有更好的主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