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8 / 9)
学了……”
工作人员建议:“其实也可以先办理指定监护人,这个限制少一些,除了不能跟孩子以养父母子女相称、不能上一个户口本,不享受继承权……其他都差不多,不耽误您给孩子转学。”
郭琳:“还能这样?今天能办吗?”
工作人员:“可以,今天就能提交资料。”
资料都是助理给提前准备好的,办理得非常顺利,可郭琳女士没想到,等出结果还要好多个工作日。
转眼就到了开学的时候,指定监护人还没办下来,转学自然也没办成,陆余只能暂时继续回镇上念小学。
每天往返几十公里是不现实的,即便车接车送,路上也要耽搁几小时,偏偏那所小学也不提供住宿,郭琳便做主暂时短租了一个两居室,请了阿姨给做饭加打扫卫生,先过度一段时间,等监护人手续办理完毕,立即转学。
这怎么看都是目前最周全最合理的办法,然而幼崽们并不这样认为。
陆余和灼宝互相都舍不得,就连安谨也别别扭扭地跟爸妈提出:“就不能把陆余转到我的学校吗?”
安谨所在的学校是北城最炙手可热的公立小学,不但师资顶配,而且有直升重点中学的名额。北城的富家子弟也有鄙视链:成绩好的去公立的一中,实在扶不上墙的才去贵族私立中学。
无他,一中的高中部升学率高得吓人,211,985比例极高,还几乎包揽整个北城的清北录取名额。
所以跟它相关的初中,小学,身价全都刷刷刷高涨。
尤其这几年孩子多,竞争大,监管也没有后来那么严格,想进入一小,不是有学区房就可以的,更别提转学。跑断腿走关系托人都未必能获得出择校费的资格。
新来的康阿姨和郝阿姨听了安大少爷的童言童语,都暗地摇头:小孩子想得太简单啦!就算安总和郭琳老师夫妻心肠好,愿意资助陆余读书,也不代表他们必须把他当亲儿子一样,付出那么多人力物力。
这就不符合人性。
康阿姨悄悄说:“我看最可能去离家最近的十三小。”
郝阿姨附和:“我也觉得,十三小也不错,主要是没那么抢手。”
不过,距离高考还有四千多天的幼崽想不到那么远,陆余虽然舍不得离开,但还是乖乖地收拾行李,换洗衣物、书本、郭琳给买的新书包,都依次放进行李箱。
书包鼓鼓囊囊的,郭琳以为小学霸装满了学习资料,又是一顿表扬:“你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