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5 / 8)
从未发生。
今日如此,日复一日,皆当亦然。
然后事发第二天,各位勋贵便知晓了这件事。
但凡开国功臣受爵之家,均是勃然大怒。在他们看来,皇帝是为了保存他们的颜面,是为了体恤勋贵功臣才私下惩治,如今却为了郑相一番攀诬之言不得不将此事抖落人前,襄平伯自是请罪,只言要圣上腹背为难是死罪,让圣上为自家隐瞒,简直是罪上加罪。
而襄平伯不是一个人,他所代表的贵胄势力均以此为恨,将矛头直指郑镜堂,一时朝野上下弹劾纷飞。毕竟世子真的挨了罚,也被赶出了国子监,到底也还是开国功臣之后,更是伯爵的继业之子,闹到这份上皇帝都给了面子,你郑镜堂却不肯罢休,还非要将功臣们的脸面撕下来,让皇帝和他们一同难堪。
功臣勋贵们愤怒了。
此次事情的矛盾成功转移到了郑镜堂身上,卓思衡看穿皇帝的借刀杀人之计是想将迁怒之意蔓延勋贵功臣的势力之间,并由他们打压郑镜堂,自己再顺势给予惩罚。
或者郑镜堂识趣一点,就该自己请辞,免去皇帝主动的降罪。
但凡聪明人都会这样选。
郑相自当如是。
郑镜堂自请致仕,深言己罪,皇帝几次挽留仍是不能更改其意,最后只好恩允。然而因二十余家开国功臣之后联名上奏反对,皇帝原本打算给郑镜堂的荣誉加衔只好作罢。
皇帝又成功去掉了自己身边的景宗一朝重臣。
卓思衡知道这是自己的机遇,却也是向深渊迈进的第一步。
……
夜深时的郑府灯火尽灭,只有书房花厅一隅亮有微烛,烛火随着哀涕之声轻摇慢摆,郑镜堂伛偻的身影时而被照亮时而被隐没。
在他身边哭着的人不止一个,唐令熙和唐令照皆已涕泪满面,唐祺飞与史禹也都情难自已啜泣连声。
“老师……是学生不好,不能为您分忧,是学生无能……”唐令熙哭着跪下在郑镜堂膝前,“老师此行归乡,不知何日再见,还请老师去到我家京郊别苑中隐居,也好日常得以相见!”
“今日的皇上不是从前的官家,你们还当他好糊弄不成?若是我不老实还乡,皇上就不会主动安抚闹事的勋贵,再这样闹下去,我只会前路弥艰,怕是难有善终……还是回乡好啊……”郑镜堂经此一役似乎老了十几岁般,原本斑白的两鬓已然全似染霜,声音也透着疲惫,“我这一走,你们都该当小心才是,万不可犯同样错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