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4 / 7)
转念一想,自己和他同岁,其实也不老啊?然而再想想一样是同岁的曾大人与何刺史,他也就恍然大悟了。
皇帝啊皇帝,你让多少人的青春都蹉跎了啊……
一时无话行至快要登顶之处,忽见一乡人打扮的樵夫下山,他似乎认识潘广凌,见到便行个礼,用土话方言很亲切的打招呼。
潘广凌同本地人说话也用极熟练的乡土话,地道纯正,二人问候之余说起农事,将卓思衡晾在一旁好久,因是常服,农人也没将他看成官吏,只与潘广凌聊得热络,卓思衡摸摸草叶,拽拽爬藤,闻闻小花,倒也自得其乐。潘广凌自然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他心道要是从前那些官员早气得三庭五眼怒纹丛生,然而他的这个新顶头上司好像有点不大正常,像个帝京来的闲散公子,没有半点自己是主事主政官吏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看了就让人生气。
待到谈完,他又与卓思衡一道登山,及至山顶,卓思衡眺看云岭洽连翠色碧海,何止一句神清气爽可以形容。
就连潘广凌也舒缓了一路至此的烦闷,深吸一口气,再轻轻吐出。
卓思衡觉得是时候而已是地点和眼前这位愤怒青年好好谈谈了。
“潘司事觉得那座古岩亭如何?”
潘广凌顿时警觉,盯着卓思衡半晌说道:“当初何大人花了半年时间才修筑好此亭,怎么会不好呢?”
卓思衡假装听不懂话里的阴阳怪气,低头一笑道:“确实,此地常有山雨疾风,又潮闷易腐建木,可那亭子的立柱刷了足足十几层厚漆,又再以清漆油封,几年来都不见斑驳,可见是没有半点偷工减料。”
潘广凌自己是工曹的官吏,最清楚营造之事,那古岩亭也是他与工匠得令后同画草图,亲自监工,自然用料扎实绝无偷省。然而听卓思衡只看过那亭子几眼就知晓其用心之处,他实在意外。
但他仍是控制不住这张嘴,哂笑一声道:“即便有些偷工,有了何大人的亲笔题额和立碑作传,那亭子也必然只会是好得不行。”
谁料,卓思衡却摇摇头:“此言差矣,那个亭子我看却是烂透了。”
潘广凌先是愣住,一股邪火蹿至心头,这两天的愤懑一股脑涌出喉咙来,声音不自觉高了八度道:“大人又未亲眼见到亭子修造,怎知不好?此亭以山岩作基,深埋土重压方,除非山崩地裂决然不会倒塌,上顶叠瓦乃是安化郡本地黏土烧制,落雨如罄坚不生草,我亲自督工怎会不晓?哦,我懂了,难不成又是京中